在当下社会,老年群体对司法关怀的需求十分迫切。淄博市淄川区人民检察院敏锐捕捉到这一需求,创新性地打造了“般阳护晚晴”工作品牌,旨在全方位保障辖区老年人的权益。
为达成为老年人筑牢权益堤坝的目标,检方成立了综合性办案中枢——“般阳护晚晴”维护老年人权益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打破了传统办案组的局限,整合了全院资源。其成员由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多领域的骨干检察官、检察官助理组成,构成了一个“一专多能”的精锐团队。工作室根据案件类型划分办案小组,除职务犯罪外,能全面覆盖各类涉老案件办理,极大地提高了办案效率和针对性。
为了更专业地处理涉老案件,工作室成员筑牢了相关理论根基。他们不仅深入钻研法律法规条文,还积极学习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不少成员考取了心理咨询师等专业资质,这使得团队能够精准对接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而优化构建起“捕诉监防研”一体化工作格局,从多个方面保障涉老案件得到妥善处理。
规范的制度机制是案件公正高效办理的保障。为此,工作室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研究并制定了《淄川区人民检察院“般阳护晚晴”老年人案件办理实施细则》和《关于加强老年人特殊司法保护的工作规范》。这两份文件详细界定了涉老案件的受理范围、办理原则以及流程步骤和程序要求,保证每一个涉老案件都有章可循。
在办理具体案件时,工作室采取差异化措施。面对侵害老年人权益的重大案件,“般阳护晚晴”团队果断出击,深挖犯罪事实,精准指控犯罪,全力追赃挽损,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对于老年人轻微犯罪案件,团队秉持宽容审慎的态度,合理扩大非羁押措施与不起诉适用范围。去年以来,已对9起老年犯罪案件进行公开听证,并宣告不起诉,同时进行训诫教育与普法宣传,助力当事老人改过自新。
工作室还注重司法救助。积极主动走访社区和乡村,与基层干部、老年代表交流,捕捉涉老司法实践的痛点,发现符合救助条件的老年被害人后,快速移送并启动救助程序。去年联合多部门,已为16名老年被害人争取到22万元救助资金,让老年群体感受到司法和社会的温暖。
为了更好地研判老年人涉案动因,工作室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了涉老司法大数据分析平台。该平台整合了公检法、民政、社保、医疗等多部门的数据资源,结合老年人犯罪的地域、时间和类型等特征进行深度分析,为司法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淄川区人民检察院通过“般阳护晚晴”品牌开展的一系列司法行动,切实满足了老年群体对司法关怀的需求,未来会如何继续完善相关工作?欢迎读者朋友们积极评论、点赞,如果觉得文章有用,也请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