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遭遇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与此同时,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也时有发生,尤其到了汛期,这些现象更为频繁。汛期是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季节性水位上涨的时期。汛的含义则是江河、湖泊等水域的季节性或周期性涨水现象。
汛期到来,洪水灾害威胁巨大。为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需在洪水预报、防洪调度、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开展诸多工作。气象部门也会发布不同级别的降雨预警,以此提醒人们做好防范。蓝色预警意味着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黄色预警是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橙色预警为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红色预警则表明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雷电也是汛期常见的危险现象,它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放电现象,雷电灾害会导致人员伤亡、火灾,或是引发电力、通讯等系统故障。如遇雷电天气,在室外严禁在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在室内要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和球形雷飘进室内,同时拔掉电源、电话线等,并远离进户金属水管。
当降水量超过江河湖泊的承纳能力,就会造成水量剧增、水位急涨,使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遭受损失。遇到暴雨洪水,人们应迅速判断自己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切记不能游泳逃生,不能攀爬带电的电杆、铁塔,要远离倾斜电杆和电线断头。若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行人和车辆在雨中也有诸多安全注意事项,行人在雨中不应赶路,要尽快到地势较高的建筑物中避雨,密切关注防汛警示标志,及时避开缺失井盖的收水井;暴雨中行车,应低速挡缓慢行驶,保证足够安全距离。
大风天气也需警惕,不要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的建筑下面逗留、避风,要远离窗口,避免强风席卷沙石击破玻璃伤人。汛期还容易发生山体崩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如遇此类情况,应向山体稳定的两侧逃离,不要向上方或下方逃离,也不要在陡峭的山坡下面或者爬到树上。
对于低洼地区内涝问题,要密切关注警示标志,切忌冒险涉水,水深未知路段应下车探索或绕行,不可盲目强制通行。车辆进水熄火后,切勿试图启动发动机,应设法将车推入高处安全地带。
生活在大自然中,时常会遭遇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因此了解和掌握汛期各类灾害的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在此问大家,在遇到洪水时你是否正确使用过这些避险方法?不妨点个赞再分享一下你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