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9日这个颇具意义的日子里,遂宁市船山区的“莲康·福锦”非遗传承工艺培训项目在区精神卫生中心正式启动!这一项目可是有大目标,旨在通过传统手工艺培训,让精神障碍患者能在康复的同时,也为辅助性就业的同步发展添砖加瓦。说起来,当日参与启动仪式的也是阵容满满区残联、遂宁市福润昴昴丝织地毯厂、桂花镇政府、区精神卫生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一个不落,还有首批30余名学员喜滋滋地参加了活动。
这项目能够顺利开启,背后离不开船山区残联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推动文化和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深度融合,他们可是下了大力气,千方百计地引入资源。这不,“莲康·福锦”项目闪亮登场了!这个项目请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玉来当技艺指导,那可真是“行家出手,不同凡响”。把非遗编织技艺悄悄融入到精神康复训练当中,一心想打造出有特色、有成效的精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品牌。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让患者们在学习技能、促进康复的同时,为以后融入社会,找到一份工作,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启动仪式上热闹得很!区残联负责人很郑重地给陈玉颁发了“船山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导师”的聘书。紧接着,陈玉现场展示了好些精美的编织作品,那些色彩、那些纹理,就好像有魔力一样,引得大家一个劲儿地夸赞。同时,陈玉满怀期望地表示,他一定认真、尽心地教大家技艺。并且盼望学员们通过动手编织作品,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让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此次培训可不简简单单是个开班那么简单,它可是精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莲康·福锦”品牌建设很关键的一步。正式开课后,学员们在专业老师的陪伴下,会从最基础的地方一点点学起,慢慢系统掌握非遗编织的基本功。项目关注的可不是单一方面,不光盯着非遗技艺传承这点事,更重要的是通过手工艺劳动,让康复患者能提高自己生活的能力,找回原本属于自己的尊严。可以说,这简直是一箭双雕的大好事。
等学员们通过认真培训,技能达标之后,项目还另有安排。它会和产品加工合作方对接好,想法子把咱们学员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劳动成果拿到市场上去卖。这样一来,学员们就能靠着自己的本事赚钱,实现自我价值,变得经济独立。能自食其力,意义真的太不一样。总之,“莲康·福锦”就是以非遗工艺作为纽带,完美地把康复和就业这两件大事联系在一起,为精神障碍患者重新找回自我,搭建了超级重要的平台。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来说,这种“从迷茫到有一技傍身,再到走向经济独立”的改变多么振奋人心、给人希望!据我们所知,项目后续还会接着跟进培训的整个过程,像照顾自家人一样留意学员的成长情况,真可谓全程关爱,保驾护航。朋友们,你觉得“莲康·福锦”这样的项目,能对精神障碍患者走向新生的起到关键作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