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理县遭遇强降雨侵袭,通化、下孟、古尔沟、薛城等多地突发泥石流灾难。然而,在这场自然灾害面前,应急广播宛如坚强的护盾,成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线,在灾害预警、人员转移等环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自六月以来,理县应急广播平台就展现出超强的行动力,全力投入到应对灾害的工作中。总共发布应急防汛科普知识、预警消息以及其他宣传知识高达300余条。积极抢险达4处,处理干线长度共计20余公里。这样持续且大量的信息输出,为当地群众营造了一个安全“知识屏障”,让大家可以提前了解灾害方面的知识。其中,理县气象局于2日及时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县融媒体中心立刻通过应急广播,把这些预警信息发布到各乡、镇以及村的应急广播系统,将泥石流的风险第一时间传达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村民。他们能提早知晓危险,就有足够的时间做好防范措施,并且还在同时通过微信群发布了预警信息,采用多渠道方式,全方位保障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全面性,避免有村民错过重要信息。
更为关键的是,在泥石流发生前,应急广播明确且清晰地告知群众避灾路线和救灾聚集点。引导大家沿着指定路线有序撤离,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统一的引导,村民在慌乱之中可能会因为走错路,或者产生拥挤等情况。有了应急广播的清晰指导,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了转移工作。乡村干部亲自挨家挨户进行通知,并且耐心地协助村民进行撤离。就在这样团结协作之下,短时间内成功转移了大量受威胁群众。整个转移过程平稳、高效,成功实现了人员零伤亡的伟大目标,确保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除了灾害来临时的各项举措,理县应急广播还日常“上线”。在日常时段以及灾害发生前后,不断播放防汛救灾科普知识。包括泥石流发生的原因,例如长期降雨导致山体水饱和;泥石流发生的前兆,如水流中出现小颗粒的岩石等;还有泥石流的应对方法,如往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高处逃离等。这些广播内容增强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极大提升了他们的自救互救能力。当灾害真正来临,许多群众回忆道,正因为平时听了广播讲到遇到泥石流应该怎么应对,才能够在现场表现得自信、镇定,没有出现手足无措的局面。
这次泥石流灾害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应急广播以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受众面大的优势,深入村落里的每一个小角落。不论是大村落,还是偏远的小山寨,预警信息就像春日暖阳,洒满整个天地。它稳稳地成为此次灾害应对中的“主力军”,再次证明了高效的预警和信息传递机制在自然灾害面前是多么重要。
在未来的日子里,理县也已经对防护作战预案进行了更新迭代。将持续投入精力进行系统建设。并且进一步加强同气象、地质等多个有关部门的协同合作。相信随着大家齐心努力,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将会再上一个台阶,未来整个理县将会被安全守护起来。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是否觉得这样的应急广播体系确实发挥了重大作用,不妨说说你对理县后续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想法,也欢迎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