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 国内资讯 >> 文章内容
扎根基层30年!他用一把犁头化解上千矛盾,凭啥成乡亲最信和事佬?
来源:韩城新闻网  作者:韩城新闻网   阅读:10 2025-07-03

黄河岸边“老犁头”:30载调解路犁出乡村和谐田__黄河岸边“老犁头”:30载调解路犁出乡村和谐田

从警30年之久,王建平始终扎根于基层调解一线,将上千起复杂的矛盾纠纷成功化解在田间地头。如今临近退休的他,依旧坚守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调解室里,用河套方言仔细讲法理、凭借农耕智慧巧妙化纠纷,已然成为了乡亲们最信得过的“和事佬”。

_黄河岸边“老犁头”:30载调解路犁出乡村和谐田_黄河岸边“老犁头”:30载调解路犁出乡村和谐田

30年前,王建平初次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的农村派出所工作。彼时,辖区不仅地广人稀,矛盾纠纷更是多如田埂上密密麻麻的杂草。初来乍到,他深知调解工作不能单凭蛮力蛮干,要有智慧。他秉持着“调解工作如同种地,不能光靠蛮力,更要懂‘农时’、知‘土壤’”这一理念,详细记下了每户的家庭关系、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像谁家牛羊会经常越界、哪片地界容易产生争执这种细微之事,全都深深地刻在了他脑海里。

黄河岸边“老犁头”:30载调解路犁出乡村和谐田__黄河岸边“老犁头”:30载调解路犁出乡村和谐田

在长达30年的工作中,王建平将农耕时节“春种、夏管、秋收”的智慧融入调解工作,还在长期的实践当中,总结出了一套独特且高效的处理纠纷“124”工作法。这个“1”,指的是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日常工作都必须紧密联系群众,多为群众做实事,以此赢得所有群众长久的支持与信任。“4”则表示化解矛盾的时候要“四步走”,即先冷却降温,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然后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客观全面了解情况;再精准找准症结所在,看清问题本质;最后巧妙说法理,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黄河岸边“老犁头”:30载调解路犁出乡村和谐田_黄河岸边“老犁头”:30载调解路犁出乡村和谐田_

对王建平而言,辖区内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都关乎到每一位群众的切身幸福。比如张家羊啃了李家麦苗,又或者王家因房屋滴水和赵家起争执等琐碎之事,在他心中都不容小觑。他深知河套人最讲究的就是“和为贵”,只有把矛盾早早化解在基层,才能让乡亲们都能安心种地、踏实过日子。

黄河岸边“老犁头”:30载调解路犁出乡村和谐田__黄河岸边“老犁头”:30载调解路犁出乡村和谐田

与此同时,王建平还特别注重人情世故以及质朴道德情感的运用。在处理矛盾纠纷时,他会巧妙地使用河套话里充满智慧的词汇。例如“烫”,即在面对纠纷的当事人时,把人抬得高高的,使其羞愧后认真反省自身;而“咬难”就是耐心听当事人长时间反复发泄,缓解不良情绪;“乖哄”则指主动介入并讲清法理、梳理情绪,让当事人都能心平气和而归。

_黄河岸边“老犁头”:30载调解路犁出乡村和谐田_黄河岸边“老犁头”:30载调解路犁出乡村和谐田

当下,头道桥政府专门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站,派出所也精心为他打造了“建平调解室”。这里摆满了他多年来用心整理的调解案例集和实用农耕调解口诀。“我熟悉这片土地,乡亲们也信我,只要还能干,就要守好这份‘责任田’。”王建平这样坚定说道,调解室如今就是他热爱且愿为之努力的新“责任田”。大家说,遇到棘手难题会去找王建平调解吗?

Copyright◎2010 2022 sxhc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陕西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韩城市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13 5218708韩城新闻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13-5308567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ICP备案/许可证号: 湘ICP备2024067688号-8 |陕公安网备61058102000107 省网络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029- 63907152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