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时分,我国多处湿地迎来了水鸟繁殖的高峰期,各地积极凝聚社会力量,致力于生态保护,用心守护鸟类栖息地和迁飞通道,全方位护航鸟类繁育生息,努力构建人鸟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湿地,大理大学的鸟类专家团队与湿地管护单位携手合作。专家团队协助管理单位大力宣传护鸟知识,仔细统计鸟类繁育数量情况。这里湿地面积有6.88万亩,众多候鸟在此适应环境后定居下来,夏季顺利繁殖,幼鸟成活率也很高,各方面的统计数据每年都在增加。而在昆明市晋宁区,夏日里滇池水波波光粼粼、沿岸绿草葱郁,湿地里水草长得非常茂盛,不少水鸟在这里自由地飞来飞去,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还有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绕阳河胡家镇段,这儿人工修建了六个鸟巢。在其中一个鸟巢里,住着有“鸟中国宝”之称的东方白鹳。2024年时,盘锦当地部门发现东方白鹳在输电铁塔上筑巢,这对电力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了不小威胁。今年春天,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和电力部门等多方协同配合,在铁塔附近搭建起六个人工巢,成功将东方白鹳引导过来栖息。如今,在大家精心照顾下,四只幼鸟在人工巢中健康成长。6月中旬开始,它们陆续练习飞行,离开鸟巢独自去觅食了。
近期,陕西省西安市多部门进行了联合,开展野生鸟类放归活动。这次活动将263笼、共计859只野生鸟类安全放归大自然。西安市保护野生鸟类的专项行动收获颇丰,已经救助了4000余只野生鸟类,其中近3000只是群众主动上交救助,另外1000余只是公安、林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工作中查获收缴后救助的,这些鸟儿都交给了市野生动物救护站庇护疗伤。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有了新动态,入夏之后,约有近万只夏候鸟进入保护区大量繁殖,候鸟种类达42种,这个规模创造了历史新高。每年春夏季,这些候鸟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有序地进行求偶、产卵、育雏等重要活动。作为华北平原重要的候鸟栖息繁殖区域,衡水湖有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有沼泽、水域、滩涂等多种环境。近些年,保护区积极展开湿地生态修复工作,清淤湖体、调整水生植物,为候鸟营造了食物充足的安全栖息环境。保护区还通过搭建实时监控体系,运用了红外监测、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时刻监测候鸟动向,减少人类对鸟类正常生活的影响。
各位读者,你身边有没有一些人与鸟类和谐共处,或是保护鸟类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