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自己乘坐某平台“特惠快车”时遇到司机要求“有偿开空调”的情况。涉事车辆贴着告示,内容是“如需空调扫码3元,自动开启”,还注明“特惠订单不含空调,自愿消费”。此事件经网络传播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争议。
对于这一现象,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部分网友坚定地支持乘客,他们觉得乘客理当享有舒适的乘车环境。其中有人质疑:“乘客付了钱,给了空调费,以后是不是还会有座椅折旧费、清洁费?”但也有不少网友理解司机的做法。有网友称:“理解司机这样的处理方式,毕竟在能赚钱的前提下,谁不想舒舒服服地赚钱?”甚至还有网友将矛头指向了平台,直言“佣金抽得太高,不想开空调的大部分是特惠单”。
事实也确实如此,一些司机表示,在平台的特惠快车单里,平台抽成过高,自己到手的钱非常少。要是再扣除空调成本,基本赚不到什么钱了。由此可见,因开空调问题引发的司乘矛盾,背后还涉及平台这个利益主体。该事件不仅是简单的司乘冲突,三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苦衷。
其实,有网约车平台已经明确表态,乘客无需支付空调费,司机有义务配合乘客开关空调。对于司机额外收费的行为,乘客可向平台投诉反馈。若平台查实司机违规收费,会给司机扣除服务分,情节严重的还将对其进行封号处理。像这种平台直接去查司机、处罚司机的做法,虽然直接,但似乎也只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是否有更妥帖的办法?毕竟,乘客、司机和平台三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任意一方的合法权益若得不到保障,网约车行业将难以为继。
如果没有乘客的支持,乘客不再愿意乘坐网约车,便会弃之而去。如果司机的权益受损,他们自然就会流失,不等平台处理便会撤离。若平台自身权益无法保障,那长期发展也就无法维持。与此同时,开空调的权利也并非一方专属的,司机和乘客长时间在高温密闭环境下,不开空调给身体带来的风险显而易见。所以说,司机该开空调的时候不能给自己设置条件;平台承诺给司机的高温补贴,那也得切实发放到位。
专家指出,治理高温天气下网约车不开空调这一乱象,不能单单靠司机和乘客互相抱怨,而应多方参与。有地方已经有了积极的举措,像北京交通行业近期就启动了高温保障机制,除了要求地铁全线提前开空调,还要求出租车行业网约车必须按乘客要求开空调,营造舒适的车内环境,并且“喊话”网约车平台给予司机高温补贴等激励措施。看来平衡各方利益关系,既要多方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也不妨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加以协调。大家想想,是不是还有比封号更好的解决网约车空调收费问题的办法?要是你有想法,欢迎评论和分享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