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柳州7月12日收到消息,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南站社区在多民族社区治理上别具巧思,凭借千年“侗款”实现民族大团结。此成果不仅是社区治理的典范,更反映出不同民族文化和公安系统合作的力量。
南站社区是广西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县15个乡镇16个少数民族在此聚居。民族文化差异和复杂的人员构成,容易使小矛盾引发大问题。而早在2021年,公安部援建三江县的首个派出所——程村派出所迁入,它聚焦“阳光下的守护”,将执法规范化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
派出所将执法规范化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结合,因地制宜,制定对策,力求化解基层矛盾,让各族群众和谐相处。其受理大厅设有侗语服务,可以方便沟通当地少数民族居民以高效提供帮助。
在传统“款约”传承上,“寨佬”杨显清等人发挥着重要作用。“款约”无文字记载,主要靠“款师”等人口口相传。如今,“款约”不仅包含传统道德规范,还融入现代诈骗知识和法律条款。在南站社区的鼓楼里,杨显清用押韵的形式将反诈知识等新内容以“款约”传讲出来。
南站社区搬迁户和本地民众有次发生引水纠纷引发肢体冲突,双方僵持不下,好在双方同意去鼓楼调解。“寨佬”杨显清用“款约”的道理对该纠纷双方展开教育,警方也进行法律说明和解释,二者合力使纠纷获得圆满解决。
程村派出所的年轻警员们深度融入社区中。其中外地瑶族的副所长杨柳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而三江县群众至今还有喝油茶的传统,她喝过油茶也体会到油茶联结侗族同胞情谊的独特功能,虽然大家不多言,但质朴的方式反而更加真实可感。此外,由于派出所人数较少、精力有限,为解决实际治理难题,派出所联合南站社区设置义警队配合工作,并对其给予补贴,并聘任楼栋长参与治理。他们也根据少数民族民众技能特长,帮大家对接相应岗位。
经多年治理,南站社区治安显著改善,偷盗和日常纠纷大幅减少,也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而程村派出所也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称号。近年来,广西公安机关强化制度建设,鼓励基层结合当地实际大胆创新,积累了不少社会治理和民族融合的经验。程村派出所的实践,为解决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值得借鉴。
不知你是否认同这样利用民族传统智慧与现代警务结合的社区治理办法?欢迎评论、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