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通用AI智能体公司“Manus”一系列不寻常的举动引发广泛关注。其官方微博和小红书账号内容被全部清空,官网首页显示“Manus在你所在的地区不可用”,而之前还是“Manus中文版本正在开发中”。这样的转变难免让人揣测其背后是否有着不为人知的隐情。
Manus诞生于今年3月6日,由中国初创公司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发布,号称是“全球首款通用智能体产品”。当时其采用邀请内测的方式面向公众开放,这引来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不少网友整夜守在网上,就为了能获得该产品的使用邀请码。从官网展示的案例来看,Manus确实展现出了非常强大的能力,它能够独立思考、规划并且执行复杂的任务,还可以直接交付完整的成果。这对于很多科技爱好者和研究人员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由于要收到邀请码才能测试使用Manus,一时间,这个小小的邀请码就成了香饽饽。在二手平台上,Manus邀请码的价格被疯狂炒作,最贵的时候甚至达到了10万元级别。不少卖家看到有利可图,就纷纷出售自己手头的邀请码。不过,官方当时就发布声明称,从未开设任何付费获取邀请码的渠道,将优先保障现有用户的核心体验,然后再逐步有序地释放邀请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邀请码炒作的疯狂势头。
在Manus中文版方面,3月11号这一天也是有一个重要的官宣。Manus宣布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达成战略合作,双方打算基于通义千问系列开源模型,致力于在国产模型和算力平台上实现Manus的全部功能。然而,现在这个官宣微博已经无法查看了,只剩下通义千问的回复,这也为这件事又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据社交平台上的消息显示,Manus近期对旗下部分国内业务进行了裁员,并且把核心技术人员都迁往了新加坡总部。目前,该公司在中国区的员工总数大概在120人左右。今年6月,Manus产品负责人张涛曾公开表示,公司已把总部从中国迁至新加坡。在了解了这么多之后,可能有很多人会产生一个疑问:Manus未来的发展方向到底是什么样?各位读者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欢迎点赞、分享,也期待你们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