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你的风”到底是从何时开始吹起,引发了大众的好奇。据《中国旅游报》报道,2022年5月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我在重庆很想你”路牌照片,但其实“想你”路牌流行时间可能更早。如今,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各类景区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最初,“想你”路牌走红有其道理。对于游客而言,站在这样的路牌前拍照打卡,路牌上清晰的文字点明所在之处,有种“到此一游”的仪式感,且当陌生地方打出“想你”告白,会让人产生“被宠爱”的惊喜。景区制作“想你”路牌成本不高,管理者设置几个几乎不费什么事。
然而,曾经的新鲜与浪漫已成为过往。现在,这类路牌逐渐沦为敷衍套路,“想你”二字失去了温度。游客们停下拍照的已不多,很多人甚至不屑与其合影,部分游客还会将设有此类路牌的景区列入“踩雷名单”。
这股“想你的风”,成了当下文旅产业同质化困局的缩影。有网友总结,去不少景区,情况惊人相似:“吹的都是‘想你的风’,穿的都是古装汉服,逛的都是仿古街巷,吃的都是淀粉肠、烤面筋、臭豆腐”等。表面热闹的景区背后,隐藏着“千景一面”的问题。
景区同质化严重的根源在于,一些地方文旅行业在创新方面有所欠缺。游客去远方追寻的是独特风景与风情,这就要求各地文旅应在打造自身特色上下功夫。近年已经有一些成功的创新实践。亚冬会期间,哈尔滨多款创意冰箱贴因设计精巧而一“贴”难求;河北文旅宣传语凭借新颖鲜活的风格脱颖而出,攒足流量。
我国地域广阔、文化多元,每个地方都有独特之处,挖掘特色并不难。“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话虽不太搭,但各地文旅行业就跟陷入了感情迷茫一样,也该好好琢磨对策。“想你的风”已难以吹动游客的心,文旅行业何去何从,值得好好思考,大家觉得怎样才能打破当下文旅产业的困局?希望大家评论互动,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