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派出所作为平安建设的“神经末梢”,其每一次行动都与辖区群众的安全感紧密相连。祁县公安局东观派出所便是如此,他们将追逃工作融入日常,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一方平安。
前不久,东观派出所接连成功将两名“网上逃犯”绳之以法。此事犹如掷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在基层,追逃线索犹如隐匿于草丛的兔子,藏在家长里短的走访和日常核查的细节里。民警们凭借着“事事留心、处处留意”的职业习惯,让逃犯难以遁形。
一次处理辖区事务时,民警发现辖区一名男子乔某竟是被忻州警方列为网上逃犯。与此同时,在更新辖区人员信息过程中,民警敏锐察觉到某村村民岳某的身份信息与太原警方通缉的职务侵占逃犯高度相符,进一步核实后确认其逃犯身份。正如办案民警杨成贵所说,所里要求对辖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做到“底数清、动态明”,任何细微的异常都可能成为追查逃犯的起点。
为了让追逃之路越走越宽,东观派出所构建了“内部高效协同、外部广泛联动”的工作格局。内部迅速形成“专班作战”模式,社区民警负责梳理逃犯社会关系,办案民警对接外地警方核实案情细节,相关单位做好数据支撑,各环节无缝衔接。以这两起案件为例,从线索核实到最终处置几乎实现“零延迟”。而在外部,派出所与辖区企业、村居建立起常态化沟通机制。乔某单位领导主动传递信息,岳某所在村村干部积极开展政策宣讲,来自基层的大力支持让追逃工作少走了很多弯路。
抓捕行动尤为彰显民警的责任与担当。在追捕乔某时,民警从发现线索到最终抓获,连续20多个小时多处走访排查,连轴转的工作强度可见一斑。而一名民警在劝导岳某投案期间,家中有急事也只是简单交代几句便立刻返岗,“多等一分钟,可能就多一分变数”。对他们而言,追逃不是冰冷的“任务指标”,而是暖民心的“民心工程”。每处置一名逃犯,就消除一个安全隐患,给群众多添一份安心,真正做到把辖区当“家园”、把群众当“家人”。
如今,乔某已移交忻州警方,岳某也被移交给太原警方,案件的顺利推进让辖区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和公安的担当。基层派出所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这些关乎治安和民心的日常工作汇聚起来,就是推动平安建设的“大能量”。试问,如果没有他们每日默默坚守,我们的生活还能如此安定祥和吗?希望大家点赞分享本文,让更多人见证基层民警的坚守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