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中,在河北村芳田组,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提着水壶,稳稳当当地走过新硬化的水泥路,前往浇灌自家门前的菜园。这番惬意景象源于木镇镇政府对乡亲们多年反映的“出行难、隐患多、产业弱”痛点的积极举措,他们以道路提档升级为切入口,系统推进了四大工程。
镇域内问题最为显著的是交通要道的通行状况。河木路是该镇红十字医院的核心通行干线,平时日均承载着大量人流与车流。曾经,这里的通行压力极大,果农张师傅对此深有感触,过去他运桃子去木镇,车辆颠簸使桃子表面磕碰有伤,根本无人收购。如今,河木路进行了预养护,精准施策使得道路状况大为改善,路边的树木也郁郁葱葱,夏日里还能遮阴防晒。果农的果子能平稳运抵菜市场,品相好了,售价也提高了。
芳田组的改变也能证明道路改善工程的惠民效应。以前,这里是令人头疼的泥巴路。村民出行极为不便,像75岁的李婆婆只能拄着拐杖缓慢行走;王大姐接送孩子更是艰难,下雨时要穿行泥水坑、趟过泥浆路。而现在,顺利完成了道路硬化的芳田组,有了能安稳走路的“出门鞋”,村民们为出行变得方便,生活品质提升而由衷高兴。
镇里的3.2公里长道路,是连接竹阳街道与S103线的交通咽喉,也是新竹村进出的关键。这条路段曾情况十分糟糕,经常因为错车不便而导致堵车,运输茶叶的司机遇到这种情况还需要进行绕道,多耗时半个多小时。近年来通过主路柏油化等措施,运输茶叶的司机能够轻松转弯,运输道路变得通行自如。
除了主要道路之外,防汛要道也进行了升级与改造。去年完成主路柏油化的河北村,今年把道路工程延伸到防汛要道。这条过去每到汛期就积水淹没的泥泞小路,如今变成了宽4米、厚0.2米的平整水泥路。边沟排水也更加完善,像钟山组村民吴大爷感慨的说,防汛道成了“保命路”,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汛期出不了村这一问题。
这些道路的蜕变,带来一系列积极深远的影响。在原来下雨天积水、晴天尘土飞扬的恶劣路况一去不复返,整洁干净又宽敞的硬化路面取而代之。孩子们上学安全能得到保障,减少了摔跌受伤的情况;货车司机不再担惊受怕,农产品运输变得高效、平顺;镇应急环保事务中心也能在防汛路上迅速反应,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总之一句话,木镇镇通过对这四条路的系列升级改造,不仅改善村民出行条件,还显著提升生活质量,确实让当地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了。 各位读者,你所在的地区是否也有类似造福百姓的道路改善工程?分享在评论区,别忘了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