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举办的“两山”理念20年记者采风活动走进了浙江省舟山市五峙山列岛,众人得以了解浙江省级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在此的建设成效。五峙山列岛作为浙江省唯一的省级海洋鸟类自然保护区,意义非凡。
当下,这里栖息着中华凤头燕鸥、大凤头燕鸥、黑尾鸥等珍稀鸟类成鸟约1.4万只。其中,尤为珍贵的是中华凤头燕鸥,它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一度濒临灭绝、踪迹难觅,被人们称为“神话之鸟”,数量少时全球仅有不足50只。每年5 - 8月是其繁殖期,一对“夫妻”一次仅产一枚卵,可谓十分“金贵”。
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定海分局自然保护地管理科科长张剑,从2021年起就成为了五峙山列岛的守鸟人。他练就了“火眼金睛”,能在群鸟中一眼识别中华凤头燕鸥。他介绍说:“嘴端黑色、全身洁白的就是。”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鸟类,特别是帮助中华凤头燕鸥更好地繁殖,一系列举措被实施起来。受限于岛面不平坦,鸟蛋极容易滚落。为解决这个问题,当地组织在不改变海岛风貌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铺上限定大小的石子瓦片,以此方便燕鸥固定鸟蛋,减少滚落情况的发生。
2023年,鸟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被列入浙江首批省级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相关部门除了优化鸟类栖息地的基础设施,还开展了燕鸥觅食区综合整治工作。中华凤头燕鸥以海洋小型鱼类为主食,其他底栖动物也在其食谱里。但保护区附近滩涂的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却不利于燕鸥生存。舟山市定海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中心主任柳海兵介绍,集中除治互花米草后,底栖动物明显增加,前来觅食的海鸟随之增多,对燕鸥稳定繁殖起到了一定作用。
舟山还重点打造了“智慧鸟岛”建设项目。它通过建设自然保护区数字化管理平台,整合近90个高清摄像头,实现了鸟类繁殖栖息全天候、全覆盖监测。此项目运用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对鸟类进行实时跟踪和识别,正确率达95%以上,为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恢复装上了精准的“数据引擎”。
在各项有力举措的推进下,鸟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果显著。五峙山列岛近三年已吸引中华凤头燕鸥154只,成为了中华凤头燕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目前岛上有中华凤头燕鸥成鸟约66只,繁殖巢53个,今年已繁殖出幼鸟23只。舟山有关方面对五峙山列岛的保护,既为中华凤头燕鸥等珍稀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繁衍条件,也彰显了浙江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坚定不移的决心与不断创新的实践。当地在守好这片海岛、护好这群珍稀鸟儿的进程中,生态优势正不断显现。人们不禁好奇,五峙山列岛未来还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不妨大胆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