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 国内资讯 >> 文章内容
青海玛多扎陵湖畔昆仑石刻真伪存争议?学界争鸣再聚焦
来源:韩城新闻网  作者:韩城新闻网   阅读:3 2025-07-11

昆仑发书__书法家昆仑

7月11日,《光明日报》再度开设“学术争鸣”专栏,发布了两篇从书法风格判定“昆仑石刻”真伪的文章,激起书法界的激烈讨论。此次争鸣主要聚焦于“昆仑石刻”的真假,由书法专家从独特的书法风格视角开展分析,为事件的判断添加了新维度。

_昆仑发书_书法家昆仑

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衣雪峰撰写文章指出,“昆仑石刻”在书法章法上没有纵横界格,这便是其“根本破绽”,且其书风与使用场合应有的庄严、郑重、典雅标准不相符合。衣雪峰判断,“原释文‘一百五十里’里的‘一百’,极可能是‘二百’的合文。如此推测的话,‘二百五十里’可能是作伪者埋下的暗示,或许是恶作剧之作”。衣雪峰以其专业见解为书法界展示从书风细节分析的方法来剖析石刻真伪的可能性。

昆仑发书_书法家昆仑_

而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丁万里从另一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即便有观点认为此石刻若属秦代,以篆书呈现对书法史有着重要意义,但仅靠书法风格差异不能“一锤定音”。他强调虽后人对文字有“秦八体”“新莽六书”等总结归类,但当时书者未必依照这些书写。同时,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书写规律,场合与材质不同也会使文字风格变化,甚至固定为书写范式,但文字之间本质的互通不会因此断绝。丁万里提醒不能以今证古,还以清代因莱子侯刻石断言“西汉无隶书”,却被出土汉简否定的事作了警醒范例。

_昆仑发书_书法家昆仑

丁万里还分析,站在秦人的审美标准下,用琅琊刻石、峄山刻石的庄重风格来衡量,“昆仑石刻”存在较大差距,其艺术性表现欠佳。从书法艺术和审美的多元视角而言,抛开固有秦篆风格认知后,“昆仑石刻”展现出丰富的书写性和生动感,字形大小错落,章法排布自然随性。这表明审美因时代而异,“昆仑石刻”需要放置在更广阔的角度中去审视判断。 另外,书法风格的主观认知也为判定带来难题。丁万里指出学者基于不同认知会各持己见,很难达成统一结论。这为书法鉴定工作制造又一困境,也突显出判断不只有技法标准,个人的审美角度与文化理解亦会产生影响。也就是说讨论“昆仑石刻”,不能单看文字对错、书法审美,而是全面综合考虑。

书法家昆仑__昆仑发书

如今,关于“昆仑石刻”的真伪讨论仍未结束。这些不同观点并不是结论,它们为人们从不同视角了解石刻真相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如果你对“昆仑石刻”也有自己的见解,不妨留言评论分享想法!也可以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人加入这场学术探讨中。

Copyright◎2010 2022 sxhc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陕西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韩城市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13 5218708韩城新闻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13-5308567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ICP备案/许可证号: 湘ICP备2024067688号-8 |陕公安网备61058102000107 省网络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029- 63907152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