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限土地资源状况下,科学高效地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方向。近年来,凉山州就积极投身于此,通过粮经复合种植和轮作种植的多种模式,深入挖掘土地潜力,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粮经复合种植,是把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农作模式。这种模式可实现“一地多用” 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凉山州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明确提到,当地科学且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广泛在多地开展复合与轮作模式的探索工作。
早在6月5日,凉山州在会东县江西街乡现代艾草产业园举办了特色优势作物粮经复合模式集成创新与应用现场会。在这个艾草园里,他们开创性地套种冬马铃薯,最终每亩平均收益比单纯种植马铃薯时增加了1200元,实现了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此外,会东县新街镇河边村则探索烟苗培育与水稻种植的 “接力跑”形式;4月底将烟苗移栽以后,原来用来培育烟苗的闲置漂浮盘又接着培育水稻苗。2022年全镇推广粮烟轮作技术面积高达6000亩,既盘活了农村的土地资源还有劳动力,总产值比对单一种殖模式直接提高了一倍。
另一边,西昌市因为大棚葡萄产业发展迅猛,当地借此推广 “粮食 + 葡萄” 这样一种粮经复合种植模式 — 春播时套种豆子、到秋天则套种土豆,使在经济收益上有明显的提升。而一些高二半山区县市则推行 “春薯秋菜” 的粮经复合模式,充分用好了收获马铃薯之后闲置下来的土地,每亩能够增加1500元的收入。
在开展多种粮经套作模式研究方面,凉山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经作所副所长 夏江文曾介绍过,目前已研究了旱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与葡萄、石榴、苹果等经济作物搭配的种植组合。据统计,仅2024年 1 年,全州预计推行农作地粮经复合植达到35万亩 。
值得注意的是,盐源县最近这几年大力推广苹果矮密植,而农业技术专家就在此基础上,开始探讨如何进一步高效利用苹果树下多余的土地。一年前,借助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当地部分村民试验 “粮食 + 水果” 复合模式 — 旱稻 +苹果、大豆 +苹果甚至马铃薯 + 苹果等种植样式。像卫城镇小范围内最先试种旱稻就取得了丰收情况 --- 亩产实现550公斤的好收成。所以在此之后2024 年政府加大了这方 面的投入支持力度,在卫城等三个镇扩大旱稻示范种植地达20余亩。江宇芬家本来一直以种植苹果为主业,但在专家指 点帮扶下也试验出了自家1亩果园种植旱稻的范例成果。
盐源现在所用试种旱稻种子培育历时长达20多年,是当地退休专业研究员林凤鸣依据本地环境条件精心培育 的水旱两用粳稻种。并且两个多月来,农技人士频繁跑到田间地头,去检查旱稻的成长情况并指导村民应对出现 的状况问题。据负责该项工作的专家 谢玉国判断而言,整体看来盐源县在2024年度试种的旱稻 截至目已经表现出不错的生长形势,给当地农业复合增效增添更多可能和信心! 今后我们大 概还能看到这类成果继续放大增长趋势吗?值得大家关注下去!希望你能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把这样的农业好消息传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