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1日消息——当天,一场名为“聆听代县故事,走进名城代县”的媒体行活动,在山西省忻州市代县热闹登场。众多媒体代表投身其中,共同探寻这座边塞古城深藏的文化魅力。
代县,文化底蕴深厚得就像一本千年古书。这里坐拥雁门关、代州文庙、边靖楼和阿育王塔四大国保建筑群 。其中,文庙内有屹立千年的唐槐,那苍劲挺拔的样子仿佛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见证着历史变迁。边靖楼高达40米 ,木结构建筑历经风雨不倒,是古代木构建筑里名副其实的杰作。而阿育王塔以其独特的覆钵式造型闻名遐迩,独特造型让人过目难忘。这些古建筑与武庙、酒仙庙一块,成了代县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就像一颗颗历史的明珠散落在代县大地之上。
代县之所以独特,不仅是建筑惊人,非遗技艺同样令人瞩目。代县政府大院内的阿育王塔,不仅是历史地标,更是居民日常喜欢休息的地方。它的造型颇有来历,传说其形制源自2000多年前 古印度阿育王为供奉佛舍利所建之塔,造型独特。这里的覆钵形塔身,加上由13层相轮和12根罗马柱样式的砖柱构成的塔刹,独特结构令人称奇。而且,绕塔三圈以祈求圆满的传统习俗一直流传到现今,这也勾起大家无限遐想。
108项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6个非遗工坊,代县用数字展示它的“非遗家底”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雁门民居营造技艺”传人杨贵庭用双手制作出边靖楼等古建精致模型,将传统营造的智慧一一展现。还有75岁山西省级非遗“代县雁绣”传承人高凤兰,从上班到退休,几十年钻研创新“雁绣”,让这门绝技花样翻新。灵感来源于乡村的生活俚语,比如那“连年有余”绣品,莲花配金鱼,立体绣法栩栩如生 。当下尽管她年迈体衰,但心中坚定保存下针法绣法,好让这项非遗世代流传。
其他非遗呈现一片“生意盎然”之态。像常见春节点缀面塑,与佳节密切相接,剪纸的红窗花给家庭节日增添喜悦气氛。而砖雕、琉璃、壁画技艺在古建筑维修时大显神威,从庙宇修补到古宅翻新功不可没。更重要是这些工坊直接和地方旅游景区合作,像工匠砖雕装点街道增添历史感,石雕、叶雕成为游客最爱的地方土特产。
如今,代县把千年历史文化宝贝当作文旅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一条“历史魅力促旅游”路径。在这里,千年文庙有学子前来寄托求学理想 ;雁绣工作坊里定期进行研学课程,年轻人通过刺绣手法探寻非遗韵味 ;开放阿育王塔绕塔仪式则让远到游客体验古朴习俗文化。“代州鼓楼应州塔”曾经威名遐迩见证了这座古城无上荣光,如今探索过程文旅高质量发展就是代县续写光荣新序章。 问题:你对代县把文化遗产转化为文旅融合优势的做法,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