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原州区南关街道南寺巷社区成功开展了一次意义非凡的暑期公益课堂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组织了辖区内众多青少年走进固原博物馆,让他们开启了一场探寻红色记忆的旅程,在触摸历史的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并激发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如同种下了一颗热爱家乡、热爱文化的种子。
固原博物馆作为承载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为本次研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孩子们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依次穿梭于各个展厅之间。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中,他们了解到那个遥远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审美观念;北朝墓葬内的异域元素又为他们展示了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进程;丝路驼队的千年回响,仿佛让孩子们穿越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感受到了东西方贸易往来的繁荣景象。当然,与其他内容相比,革命岁月的烽火记忆才是这次研学的重点。在“红色固原”展厅里,一件件承载了历史的文物、一张张定格瞬间的照片以及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将孩子们带回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孩子们了解到,原来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曾有无数英雄先烈为了守护家园而拼搏奋斗。
参与活动的张启铭小朋友听完讲解后,认真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感悟,他感慨地说:“原来我们脚下的土地上,曾有这么多英雄为了守护家园而奋斗过!”这种由衷的感慨正是对革命历史认知和敬畏的表现。
该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参观和听讲解,组织者还采取现场问答、互动游戏等趣味性方式来科普文物历史、地理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这让小朋友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刻感受到了“家门口的历史”所带来的非凡魅力。就像马锦博小朋友提到的,这次参观让他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如鎏金银壶、波斯银币、罗马玻璃器等文物背后的故事,更深刻明白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他表示自己要继承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大后为家乡做贡献。
从活动形式和教育意义来看,此次活动有着显著亮点,它将娱乐与学习紧密结合,不仅仅是一场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以多维度的形式向青少年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尤其是让他们理解本土革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兼容性。将本土历史知识的讲解融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让孩子们从被动的听众变成主动的学习者,从知识的接纳者变成知识的传播者。
此次实践充分说明了原州区南关街道在暑期文化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他们以博物馆为载体,有效地将文化传承与青少年教育相结合,这种探索不仅具有教育上的针对性和深度,更为其他地方红色文化教育的推广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例——即利用博物馆、史料等实际资源,通过趣味互动的方式来激发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群体对革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关注。有理由相信,类似的活动将会持续发挥教育力量,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在铭记革命历史和传承红色文化的氛围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