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环境治理和水利设施维护领域,广东省一直积极采取行动。中新网广州7月10日消息称,自2023年10月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利用冬春时节开展水塘河道清淤工作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省已开展两轮系统清淤,累计清淤总量超1亿立方米。
所谓水塘河道清淤是一项重要的水利举措,旨在清理水塘和河道内堆积的淤泥、杂物等,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以及提升河道行洪排涝能力。
2024年10月,全省掀起第二轮冬春时节水塘河道清淤的新高潮,这一次参与清淤工作的规模十分可观。有超过45万人次投身此次清淤行动,共清理水塘14,686个、农田灌排沟渠15,562公里、河道7067公里,清淤总量达5051.3万立方米。这实实在在的数据体现出清淤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着巨大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0月12日签署的广东省2024年第2号总河长令——《关于建立水塘河道清淤常态化工作机制的令》,为去冬今春这项清淤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河长令》要求要完善“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共治”的工作机制,并落实“地市统筹、县级负责、镇村落实、群众参与”等具体工作措施。将清淤工作进行分层管理,分为农村水体、城镇水体、江河湖库三个层级,从多个环节作出系统性部署,包括认真摸查、制定方案、开展清淤、清淤物处置以及长效管护等,以确保清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落实《河长令》要求的过程中,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没少下功夫,他们不断探索并加强机制建设。这样一来,为系统长疏轮疏和持续发挥清淤效益创造了良好条件,既弘扬了冬修水利的优良传统,又能广泛凝聚民心共识。这众多民众踊跃参与清淤的场面,正体现了这种共识的力量。
广东有更清晰的工作计划,他们将进一步完善清淤长效机制,采用“四管齐下”工作模式并进行全面推广。这可以进一步提升清淤的专业化水平,从而为解决河道行洪排涝难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等提供更坚强的保障。
或许大家会想问,后续广东在全面推广“四管齐下”工作模式时,会遇见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