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消息显示,7月9日山东曲阜正举办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有来自70多个国家的560余位嘉宾参会。这场盛会正致力于探索文明交流互鉴新路径。
“全球挑战下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本届尼山论坛的重要高端对话,在此交流现场,众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朱人求,作为朱子后裔,多年推广朱子学。他认为各界学习不同文明,要兼具长短意识,同时观念与理论引导在文明交流里意义重要。其观念指向文明交流需理性客观,防止盲目推崇或贬低其他文明。
阿根廷罗萨里奥国立大学讲师罗西奥强调在尊重多样性、人类尊严和共同价值观基础上来对话。因为文明平等且各有特征,只有尊重差异才能有效避免冲突,进而促进相互学习。德国教授雷诺则以玫瑰之香比喻文化无形却重要,全球化中文化交流是人们化解隔阂、增进理解的关键,通过遗产、博物馆等作为中介,文明理解会更深刻。
儒家中“仁”学理念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海明指出,中国的家国情怀虽具传统性,但西方已逐渐对其形成认知,在中西文明碰撞中这种情怀找到交流融合可能,不同文明对这种人类本性上的解读是彼此认知过程。这一观点反映出传统思想的深远价值,及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焕发出的新能量。
英国前副市长余德烁给出实现文明交流互鉴的方案,其重点是革新思维,消除偏见,从哲学到教育各方面深化合作、分享经验案例。这种宏观架构体现出文明交流需制度与实践共同推进,以减少误解与纷争。 此次论坛由多部门共同主办,至7月10日结束,将进行主旨演讲等20余项活动。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自2010年创立,如今已成为推动文化传承、价值弘扬和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演进,尼山论坛所孕育的思想、对话累积起文明融合的资本,不仅加深各国对中华文化的懂知与爱好,也借助中国智慧为全球治理提供思路、解决难题。这一平台能否在未来促进更广泛的文明交流协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