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墙作为城市风貌的重要载体,不仅关乎建筑功能与安全,更是城市有机更新的关键一环。近日,上海市建设协会下设的建筑外围护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上海建筑外围护领域迈向标准化、专业化、创新化的新阶段,将为城市建筑品质提升、绿色低碳发展和安全保障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伴随既有建筑及新建建筑数量的增加,建筑外围护结构墙面质量事故也逐年上升。仅2024年,全国公开报道的外围护结构墙面质量事故就超过600起。而且,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发展,很多高端住宅采用铝板或石材作为外立面,这对建筑外墙提出了更高考验。在此背景下,建筑外围护专业委员会应运而生,其目的是应对建筑物外墙渗漏、幕墙超使用年限、墙面材料高坠等风险。
专委会计划整合各方资源,凝聚行业智慧形成强大合力。未来,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对公租房渗漏问题重点编制修缮技术导则。公房作为保障居民住房需求的重要形式,其墙面渗漏问题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专委会此举将为政府管理部门、居住者等撑起“保护伞”,提供技术规范以保障修复效果和质量。
同时,他们还紧盯居民住宅更换外墙门窗热点,联合相关管理部门编制《家装门窗技术标准》。一方面,为居民家装门窗在质量安全上提供技术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和物业管理部门合作,对住宅区域公共区域外围护结构的风险识别提供帮助,也会与相关政府部门协作,对大型公共场所屋面、外墙开展“安全健康监测”,消除潜在风险隐患。
目前,约50家来自门窗、幕墙、配件、涂料等建筑行业领域的头部企业已参与到建筑外围护中来。他们将联合高校专家、科研机构、厂商、材料供应商等开展针对性处置技术研发。参与的企业将为研发专业处置技术提供实践经验和资源支持,各企业将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墙体修缮和材料检测等相关项目。
实际上,上海建筑行业面临“双碳”目标、绿色转型、城市更新等多重挑战,当下行业存在“标准不统一、技术碎片化、产业链协同不足”等问题。专委会凭借专业的组织引领,能够推升技术升级与产业协同,构建涉及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施工、材料应用等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融入节能环保技术的建筑外墙改造和“微更新”模式在降低能耗同时也助力推动城市更新。你觉得建筑外围护专业委员会的这些举措会对城市建设带来怎样具体的积极改变?快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