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减肥效果时,许多运动者往往过于关注运动本身,却忽视了运动前后的饮食,而不当的“少吃”行为很可能导致身体“能量供给不足”,陷入健康危险之中。
美国跑步杂志《Runner's World》近期邀请专家深入探讨了运动减重中“能量供给不足”现象。根据波士顿马拉松的权威调查,接近42%的女性参赛者和18%的男性参赛者在比赛时正处于“能量供给不足”的状况,而这一状况也使得他们伤病的风险急剧增加。所谓“身体可用能量不足”,就是运动者摄入卡路里与运动时能量消耗不相匹配的状态。
长期的“身体能量供给不足”与“运动相关性能量不足综合征”(英文简称为RED - S)紧密相连。惠特尼博士介绍,这种综合征会对全身多个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导致骨密度降低、出现生殖功能障碍和胃肠道问题等,同时也会影响运动表现,如降低训练效果、耐力表现以及肌肉力量等。而在跑者群体中,能量供给不足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那么,具体有哪些信号显示运动者可能正处在“身体能量供给不足”的状态?当身体可用能量供给不足时,会在身体、心理或行为上有所反映。比如出现一些身体方面的变化或者心理状态的改变,这些其实都可能正是运动者存在“身体能量供给不足”的外在信号。很多希望通过跑步健身来减重的爱好者,易忽略“吃的重要性”,他们觉得提高运动强度再减少摄入,就能更好地达到减重目的,可实际上却增加了自身能量供给不足的风险。
对于想要避免能量供给不足问题的运动者来说,并不是简单的多吃就能解决的,因为过量饮食同样也会让运动减重无法达到理想效果。专业人士伯克指出,没有咨询过营养师的规律训练者,首先要保证每日吃三顿正餐和两次加餐,并且不跳过任何一餐。在跑步和健身前后也都需要补充能量。
每个运动者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例如不同人对食物的反应可能不一样,有些食物能提供能量,但有可能会在跑步时引发肠胃不适,所以运动者们还需要去尝试和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策略,保证运动时能量供给充足,同时又不会出现肠胃问题。那么,您在运动过程中有没有遇到类似能量供给矛盾的问题?大家可以点赞分享,在评论区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