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7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公布了致14个国家的信函,其中对这些国家部分进口商品明确设定了关税税率。以往来信函在国家之间沟通很常见,但用信函来对他国进行关税施压,这实在让人耳目一新。
早在5月中旬,特朗普就表明因为不能和所有贸易伙伴逐个商谈,美国会挑选部分国家,用书面信函去传达关税政策。到了6月3日,白宫证实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已向相关国家发出信函,提醒关税谈判进入最后倒计时。而在特朗普先前观点里,“关税信函”是提高和各国沟通效率的办法,具有省时省力的优势,主要针对无法面谈的国家。
然而在即将临近原设定关税生效日期7月9日时,特朗普却集中发出了这类“关税信函”,其中涵盖了正谈判的贸易对象,甚至包括声称已和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像在东亚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日韩,它们始终未率先与美国达成协议。用关税施压这一策略在东亚未达预期效果,就引发了特朗普不满。今年日韩两国都在关税问题上对美国表态强硬,焦点都是汽车关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在谈判里也要求美国重新考量关税措施。如此看来,美国想凭借“关税信函”胁迫盟友低头并非易事。
其余收到“关税信函”的其他国家,都不在美国贸易伙伴前十名名单内。所以美国针对不同国家,其“关税信函”目的有所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谈判施压。社科院研究员高凌云表示,特朗普不仅想用其施压,还意图靠文件形式约束自己在关税谈判中反复无常的行为,暗示这是“最后通牒”。
可此前美国本规定从7月9日起,新关税税率参照对等关税税率来执行。现在特朗普推迟时间还推出“关税信函”设定新税率,这一拖再拖再次显现出美国政治决策的不确定。此前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总结了特朗普在多领域政策发布时间,发现“两周内见分晓”是惯用手法。可实际上关税谈判比他预想棘手,两周时间远远无法处理此等棘手难题。
各位读者,大家觉得美国这种不断改变关税政策的做法,后续还会带来哪些影响?不妨点赞分享并留言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