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道路上,看似平常的地面却暗藏着危险,那就是残留地钉。这些地钉不易察觉,对老人、小孩和骑行者来说尤其危险。就像天津等地,还有不少城市的主次干道、商场、小区、地铁和学校附近的路面,都有残留地钉的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地钉原本是用于固定施工围挡、广告牌、路灯杆、遮阳伞、减速带等设施的。它们分布得非常广泛,主支干道、商场门口、停车场、小区门口,甚至连盲道上都有。因为太容易让人绊倒、摔伤了,从而导致了多起伤人事件。
有位短视频博主“赣州脚垫哥”,他是专注于清理地钉的公益人士。他表示,问题根源是项目迁移或拆除方没做好善后工作。就拿拆除围挡来说,有些人为了图省事,只是简单地锤弯钉子,时间久了钉子又凸起,隐患就形成了。“赣州脚垫哥”之所以走上公益路,是因为他自己曾被地钉绊倒过。他还说,曾有粉丝的老母亲因撞到地钉重伤不治。
事实上,很多残留地钉存在的时间很久,长达一两年很正常,但很少看见相关部门主动去清理。就算有人来清理,方式也简单,就用铁锤把露出部分砸进地里,结果不久后钉子还是会凸起。像“赣州脚垫哥”有一次夏天清理钉子,特意买了新角磨机,带着两台机器和六块电池,从早干到下午4点才完成。
即便有公益人士帮忙清理,他们也不容易。比如评论区会有“盗窃公共资源”等阴阳怪气的言论。而且多位公益人士说,责任单位很难找,他们清理前会先判断周边情况,不确定的都要跟相关部门核实。
关于责任划分,道路上的地钉不管责任是否明确,最终由“管理主体”负责。施工遗留的找建设单位,公共设施找市政部门,无主隐患找属地政府。普通市民自行清理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一是找不到责任主体;二是找到了相关部门,但处理速度很慢,甚至一直解决不了。从法律方面看,郭海炜说找到明确侵权人困难,涉及施工单位、管理维护单位、行政机关等,有时候受害人自身也可能有原因,调查需要向很多机构进行。
清理地钉时还有一些限制需要注意。清除时如果破坏了路面如沥青、地砖等,就可能违反《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在小区、商场等封闭区域要清理需要得到物业公司或业委会的同意;如果是市政道路上的,最好先和街道城管或市政养护单位联系,让他们指导或协助清理,避免发生纠纷。
大家在城市路面上行走时遇到地钉,是会选择提醒相关部门还是自己动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