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大力管控电子烟,出台了“线上禁售令”,还明确禁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试图让电子烟远离网络平台与未成年人。然而,《法治日报》记者近期调查却发现电商平台存在新问题。
记者展开调查时,以“雾化器”为关键词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出现了大量售卖电子雾化器的商家。这些号称“不含烟碱(尼古丁)”的雾化器产品,在款式造型和抽吸方式上与电子烟极为相似,并且有多种口味。许多电子烟商家进购此类雾化器做卖点,既能减少被监管风险,又能吸引购买电子烟需求的消费者,一些买卖双方还通过私聊添加联系方式后在社交平台私下交易。
曾经,网络上“草本雾化器”泛滥,它们打着医疗器械“医用加热雾化”的名义售卖,外观及使用方式与电子烟一样,但商家统一声称“草本雾化器不是电子烟”,甚至还列出医疗器械注册编号显示“权威”。虽然现在在电商平台搜索“草本雾化器”会跳转绿网计划,强调相关法规严禁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和推广销售电子烟信息,然而现实情况是仍有大量变种电子烟在网络销售,电商平台成了主要渠道。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如今很多网络售卖的电子雾化器与电子烟类似,但电商平台仅对明确的电子烟产品严禁销售,却对打“擦边球”产品默认甚至助推,这体现了平台的责任缺失。比如有的商家巧妙利用规则漏洞,售卖外形功能都像电子烟但被指“非严格意义电子烟”的物品,平台却未有效拦截。为解决此类状况,必须进一步压实电商平台的责任。
电商平台具体要做的是,除了对可能涉及电子烟等关联产品的关键词进行屏蔽,如在搜索算法设置上进行改进,屏蔽模糊或故意改字的相关搜索,还要对相关类型产品开展严格审核。工作人员对上传商品,不能只看名称介绍,要多角度仔细鉴别商品本质特征,将可疑商品从平台中清除,如商品具备电子烟实质特点就应禁止销售。同时,严格检查平台商家是否有“暗箱操作”引流等行为。另外,社交平台也存在大量电子烟营销,所以要进一步强化针对电子烟及其关联词的排查。比如社交平台在日常巡查和智能监测方面,发现涉电子烟推广、交流群组及时处理。总之,要建立多渠道、多方位治理体系,彻底整治变种电子烟的网络销售乱象。
你觉得电商平台能很好地履行监管职责解决变种电子烟网络销售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