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承载着每个家庭的期望,在北疆的乌拉特中旗,一场教育变革正给草原孩子们带来全新机遇,创造当地教育新景象。当地用投入与创新让优质教育阳光洒在孩子们身上。
这几年,乌拉特中旗的“大手笔”投资改善学校硬件设施。累计投入 3.5 亿元,新建第三小学、第一幼儿园等 4 所学校,给城区孩子增添足量学位。又为第一小学、乌加河学校等配齐体育馆、图书馆等“四馆一室”,实现城乡学校“室内有场馆、课外有园地”。2024 年秋天,第一中学初中部和高中部也大变样,教学上因材施教并实行小班化教学。校长李明介绍,还引进 12 项教学工具,11 名老师去跟岗学习且教案试题资源共享,把好学校经验引进来,学生学习动力更足了。
对于当地老师而言,提升专业能力的机会丰富多元。2025 年上半年,129 位老师被派到武汉、北京名校“沉浸式”学习。且有“三名工作室”,即 9 个学科名师工作室、2 个名校长工作室、10 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助力成长。为解决师资问题,请外地名师来带课程和团队,培养本土骨干,保证学生能得到更好教导。教育者杨智表示老师安心教,学生才能学好。
如今乌拉特中旗的课堂早不是传统模式。如第一小学徐海珍老师上“分数应用”课,开展“启思达”模式,源于生活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入神。再看吕灵芝老师的“深度能动”教学,划分教学环节,让课堂互动性强,学生提问从原来的不足 3 个变为十多个。这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变成乐园。
除了知识学习,这里的孩子们运动保障也很到位。每天“阳光体育两小时”雷打不动,包含晨跑、体育课等活动。孩子们不仅在课堂中获得知识,在体育活动中锻炼了体魄。
目前在乌拉特中旗的校园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已扎根结果。教育如同滋养草原万物生长的清泉,浇灌孩子们成长,虽已取得许多成就但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北疆草原的教育故事仍在延续。
在此我们可以想一想,乌拉特中旗的这些教育变革模式,能给其他地区带来哪些参考和启示?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也请大家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了解乌拉特中旗的教育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