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云南省遭遇了多轮次强降雨天气,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随之呈现出发作频繁的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防灾形势,该省积极应对,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已成功避让地质灾害 15 起,使 343 名受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全得以保全,也避免了高达 623 万元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云南省自然资源厅早在今年上半年就出台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其中,明确划分了 8 个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还圈定了 90 个重点防范县(市、区),并针对不同区域情况给出了相应的防治办法。各地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也不敢懈怠,落实了 24 小时值班制度,采用“综合值班员 + 地质灾害值班员”的模式,保证隐患能第一时间被发现和处理。
在地质灾害预警机制方面,云南省坚持落实“1262”预警叫应机制。结合每一次强降雨过程的趋势,自然资源厅联合气象部门进行沟通研判,有序发布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从 4 月 15 日到现在,省级层面总共发布了 199 期相关预警预报信息和专题服务。同时,云南省还布置了 4.19 万余台(套)监测预警设备,对 8785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目前发布的近 5 万条预警信息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自去年 11 月开始,云南省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各驻地技术支撑单位联合群众一起发力。其中,有 3.4 万余名群测群防员和 9000 余名风险区巡查员共同参与到了巡查工作之中。他们对包括雨雪冻融区、福贡“3·18”滑坡地区、洱源县“6·05”地震影响区等多个区域进行“隐患点 + 风险区”双控巡查排查,找到问题后就马上改正。这么长时间以来,组织了专家 1.6 万余组,共计 5.4 万人次进行巡查,排查了重点隐患点 7.6 万处次,成功处理隐患 877 处。
面对依然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隐患,云南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提到,今年下半年云南将继续落实“1262”预警叫应机制。同时,还会持续进行汛期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并推进工程治理与避险搬迁工作。另外,在全省范围内宣传那些成功避让地质灾害的案例也是工作重点,以此为更多的防灾工作提供启示,加快建立全域全时的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综合防御体系。
在防灾御灾的道路上,云南省做出了这么多努力,那么您认为还有哪些可以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不妨在评论区留言,并帮忙点赞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