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杭州市开展的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有了显著成效,涉企现场检查同比降六成,涉企罚款金额减少21.44%。这项行动以打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锚定浙江省政府提出的“两无三零”总体目标而推进。
杭州市明确目标要求后,迅速制发实施方案,把“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管住风险、包容审慎”当作基本遵循,促使专项行动持续落细落实,以此推动经济社会得到高质量发展。
这次的专项行动着重于解决企业和民众反映突出的行政执法方面的痛点与堵点问题。在去年,杭州就已着手聚焦问题导向解决重复检查、低效检查的问题,使得涉企检查频率更规范。例如杭州聚焦企业“不要再有那么多不必要的处罚,而是需要更合理的合规指导”的需求,在去年就大力推动重点产业法治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转换执法方式,从“事后纠错”转变为“源头把控风险”。截至现在,这座城市已经发布像数商企业风控法务指引、生成式人工智能风控法务指引等40件重点产业风控法务指引,组织了超80场“法治体检”以及法治风险防范讲座等专项活动,服务企业数量超过800家。
同时,为满足企业“不要检查要指导”的愿望,当地将行政指导渗透进执法的各个环节。比如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就推出“点单式”涉企指导预约服务,企业不用再被动等待检查,可通过线上和线下预约通道自行约上门指导的服务,行政机关按需组织跨部门团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在行政执法行动中,科学化、精准化的分级分类检查制度的构建也在全力推进。行政机关会综合多维度因素,如企业风险等级、信用评价等对企业进行全面评定,对于评价好的企业,尽量减少检查甚至不检查,但对于那些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力的企业,则会依照法规采取相应的严格措施。就以今年消防领域为例,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的数量同比分别减少了46.32%和73%,与此同时,火灾发生次数同比也下降15.24%,完美实现了执法“量减质增”。
除此之外,杭州还大力推行包容审慎的监管执法,不断扩大“首违不罚”“轻微免罚”事项的涵盖范围,给轻微、初次违法的情况设定了“容错”的机制。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现已增至37份,涉及21个执法领域。至2024年底,全市范围内免罚轻罚案件累计达到了14.41万起(不包含交警领域),累计为市场主体和群众减免罚款超6.39亿元,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而且,杭州当日还发布了第一批10个包容审慎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进行案释法和普法,营造了更宽容的法治环境。大家觉得这样的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是不是很棒,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下你的看法,觉得好的话也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