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期间,内蒙古的街道辖区每日都举办文旅活动。这样热闹的场景背后,离不开基层工作人员的付出,更得益于当地在整治形式主义方面为基层减负的一系列举措。
以前,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极重,“郭凌云坦言,过去开展一项工作就需创建一个微信群,微信里长期积累多达好几十个工作群。如今,仅在确实有需求时才建立群组,工作完成后便即刻解散,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大大减轻。而且,微信群减少了、填表造册的任务减少、会议汇报次数也降低。
这种积极的变化源自内蒙古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中的常态化实地访查。面对部分减负工作‘上热下冷’、要求落实层层递减的情况,内蒙古自治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部署开展贯通市县专项行动。该办公室征集社会中的问题线索,集中时间深入市、县实地访查,构建起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联动推进减负工作的机制。
自治区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实地访查不止是发现和警示问题,更是一种以直插一线的方式传导工作方向。他们举例,首次到旗县访查时,发现部分以部门名义召开的会议要求镇长参加,后来他们详细讲解严格精简会议的规定后,第二次访查时镇长参会情况大幅减少。自治区的实地访查还带动了盟市的访查,访查后进行典型问题核查通报,以问题整改以点带面。
例如大南街街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项工作大为改观。过去工作分不清基本事项与配合事项,但因为常态化实地访查和通报,基层明确了职责,更聚焦服务群众。快到端午节,郭凌云组织居民开展文艺活动时感慨,以前只能在场外维持秩序,如今有精力办活动,居民热情也提高了。随着履职事项清单的编制完成,大南街街道共有196项事项,其中基本履职事项83项,57.7%为配合履职事项和上级收回事项,不仅更加精简,且职责范围更清晰。类似亲属关系证明等难以核实的证明社区不用再开,基层干部压力骤减。
基层不仅是被动参与减负工作,还有了主动思考。大南街街道在编制履职事项清单时,去掉不适宜事项,加入10项文化旅游特色事项,既明确了主责主业,又贴合发展思路。
内蒙古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通过实地访查等方式确实惠及基层,基层在有了清晰的职责、被“瘦身”的工作任务后,工作更有方向和干劲。你身边有类似给基层减负的成效明显的案例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并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