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高考志愿填报市场混乱不堪的现状,着实令人忧心。很多考生家长在为孩子填志愿时不慎就会陷入诈骗陷阱,这已成为令人头疼的社会热点问题。
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市场里,不法商家无所不用其极。记者为探寻真实情况,到社交平台收集相关信息,却发现不少吐槽被志愿填报机构欺骗的帖子下,充斥着各种“野鸡”志愿填报机构的广告和一些所谓“大学生学长学姐现身说法”的内容。实际上,这些“学长学姐”多数是“托”,其中一部分仅是临时经过三四天培训的兼职人员,更有甚者完全没接受过任何培训。家长隔着屏幕,难以辨清对方身份,很容易信以为真,这就使得诈骗分子的诡计轻易得逞。
学校周边也是志愿填报不良市场的重灾区。据河南学生小耿称,越临近高考,校门口志愿填报“一条街”越发热闹,而家长们的焦虑情绪也会在这种环境影响下被无限放大。这场景中,看着身边家长们热烈交流哪家机构更好,原本打算自己填报志愿的家长也会陷入动摇。加上部分机构还会拿出内容精美却不切实际的宣传册,展示承诺帮学生冲进哪所学校等等信息,小耿的妈妈就是被这类把戏吸引。不得不说,这一系列的“套路”,让不少家长防不胜防。
市场从业者现状令人心忧。据专家判断,市场上真正能依照学生分数、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为学生搭配合适的志愿组合以及规划发展路径的老师,所占比例或许连10%都不到。一位资深规划师透露,要想做到精准匹配志愿,出分之前至少要进行三次一对一沟通,出分之后则需两次沟通。由于志愿填报周期仅有一周时间,这种深入沟通的模式就意味着一位规划师每年至多能服务20 - 30名学生。也正因为成本和精力的投入,在一二线城市里,资深规划师服务的学生每人收费低于1万元他们是不会承接的。但这昂贵的费用,往往会超出很多家庭的承受能力。
实际上,在AI技术普及时代,志愿填报并非想象中那样难对付。像阳光高考网等在内的众多平台,均已推出免费的AI填报系统。家长只需先把孩子考试分数输入平台,系统就会自动匹配历年的数据。不过家长要综合考虑孩子兴趣、未来就业等相关要素,再确立大概率合适的专业方向,继而依靠系统数据二次筛选。针对比较感兴趣的院校,可通过高校官网查询历年录取的数据以及专业培养方面的规划方案等内容,最后确定填报方案。
家长对孩子志愿填报的整体期望是,通过“一报定终身”来为孩子定一个确定性的未来。虽说这份心意深切,但还是希望各位家长要有开放的心态,并尊重孩子个人的志和趣才行!各位读者,你们在遭遇高考志愿填报问题时,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快来讨论并点赞、分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