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托育服务这一关乎千万家庭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正在广州街区中蓬勃发展,一张普惠、规范、温暖的托育网络正在逐渐成形。这一核心事件背后,涵盖了从制度设计到社区托位,从财政保障到医育融合等多方面的内容。
广州以“一街一普惠”为基础,持续推进0 - 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完善。托育服务已连续多年被纳入广州市民生实事项目,政府积极作为,力图让更多家庭实现“托得起、托得好、托得安心”的目标。
从制度设计上看,各行政区都有相应的举措。越秀区实现18条街道普惠托育园全覆盖后,又推进“第二园”建设。海珠区对托育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设立任务分解,形成支持闭环,从项目筹建到运行都有政府支持。这些制度设计为托育服务网络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财政保障也十分关键。海珠区的支持闭环就是财政保障的具体体现之一,为托育服务的开展提供了资金依托,使得项目能够顺利推进。
医育融合是广州托育服务网络的一大亮点。比如天河区悦美乐托育中心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签约医生机制,该机制在全市推广,为托育机构提供疾病防控、心理健康、营养搭配等多维度支持,实现了医疗支持与日常照护的深度融合。医护人员会为托育机构的孩子们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障,这也让家长们更加放心把孩子送到托育机构。
人才培训方面在广州也不容小觑。悦美乐托育中心承担了保育人员培训和区级示范任务,为天河区培训了近百名从业者。还有越秀区的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也将承担托育从业者培训等综合职能,为托育行业提供充足的专业人才。
社区托位的布局也极具特色。像荔湾区石围塘街的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服务点、如意社区托育点等,这些“小而精”的嵌入式服务,解决了社区家庭临时无法照看孩子的困扰。天河区一家“政医共建、国企举办”的托育中心,虽然乳儿班托位已排到2026年,但从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群众对这种规范托育服务的认可和需求。
除了这些方面,园区企业与国企平台等多元主体也成为托育供给的新力量,从多方面为托育服务网络的形成贡献着力量。
从各个行政区的具体实践到全市层面的整体推进,从软件方面的制度设计、财政保障到硬件的社区托位布局,广州在托育服务领域正编织着一张越来越紧密的网络。大家觉得广州目前这种托育服务模式未来还有哪些可以提升和发展的地方?欢迎大家点赞、分享并留下你的评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