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上线后迅速爆单,引起了广泛的市场关注。雷军在看到三分钟大定数据后都不禁愣住,反复确认后才与现场人员分享这份惊喜。不过对于市场质疑YU7订单有大部分来自SU7用户转单的说法,雷军在直播中给出回应,SU7和SU7 Ultra转单数量不足YU7总订单数的15%,这一比例比预期要少,让他对YU7的产品力和口碑更有信心。
自6月26日上市以来,小米YU7定单数呈持续高速增长态势,18个小时内就收到24万个定单。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有限的产能,这导致提车周期最高超一年。7月2日,北京市某小米汽车门店销售人员称,虽抢购热潮已过,但仍有新的预订车主。7月1日,小米汽车公布6月交付量数据,当月交付超2.5万辆,在新势力品牌中排第四,仅次于零跑、理想和小鹏。至此,小米汽车上半年交付量超15万辆,超过去年全年交付数。
7月2日晚雷军直播透露,小米YU7定价并不低,他起初对其销量不十分自信,但如今锁单量达24万单,这一数据超过了蔚来、小鹏汽车去年全年交付量,确实是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对于着急用车的网友,雷军还当起了友商“销售员”,推荐了小鹏G7、理想i8和特斯拉Model Y等车型。
说到小米汽车的产能情况,一期工厂去年投产,原本设计产能是15万辆/年,后来通过两班倒把月产能提升到近3万辆。不过目前下单大概率要明年才能提车,长的提车周期仍难阻挡新订单增长,所以提升产能成了小米汽车亟待解决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二期工厂可能采取多班生产策略以突破产能极限。
据了解,年轻消费者在购车时会综合考虑车型颜值、性能、智能驾驶、生态以及价格等多个方面因素。小米YU7能获得如此多订单,不仅反映出这款车对消费者极具吸引力,也展现了汽车市场竞争之激烈与消费者要求之多变。尽管小米汽车面临产能挑战,但其发展态势和受到的消费者青睐都让我们看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巨大的潜力和活力。广大消费者的热情和市场的积极反馈,会为小米汽车持续改进和发展注入新动力。在此背景下,小米汽车能否解决产能难题,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值得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