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人工智能无疑是极具热度的领域,其发展态势迅猛且对人才的需求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从求职者的经历中能直观感受到这一变化。黎科霖在投递简历时就发现,相较于前几年自己本科毕业那时候,央企或其他国企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激增,岗位数量和招聘人数都大幅增加。刘泽坤也察觉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朝更多场景延伸,就业机会更趋多元化。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生苏思桐在去年秋招里体会深刻。她留意到车企和手机厂商对AI人才的需求远超预期,从智能座舱中的多模态语音助手,到手机的AI修图算法,AI岗位已经渗透到更多传统行业,不再局限于纯技术领域。
丰厚的薪资是人工智能领域吸引人才的一大亮点。在AI大模型DeepSeek今年2月发布的招聘中,大部分岗位起薪超每月两万元,核心系统研发工程师(校招)薪资可达每月6至9万元。“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宇树科技,其“机器人控制算法专家”岗位年薪高达130万元。
除了人才需求增长和高薪,开源大模型的爆发令AI行业技术门槛大幅降低。95后创业者郭泰彪于去年2月创立长沙云边智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值算力服务市场发展阶段。他带领公司通过边缘智能算力网络创新,保障企业数据安全的同时,降低了大模型推理成本,帮助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降低一半。郭泰彪由此判断,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处于爆发期,将催生多层次、大规模的人才需求以及众多就业机会。
再看人工智能所涵盖的领域日渐广泛。聘才猫人力资源AI大模型CTO陈浩指出,继2023年通用大模型元年之后,2024年是垂类大模型元年,2025年将迎来AI智能体应用大规模落地。垂直大模型已覆盖医疗、教育等多领域并释放大量招聘需求,尤其对跨界人才需求增多。以医疗大模型为例,求职者既需有模型调优能力,还得有医学知识。
行业的发展也体现在高校专业层面。出现了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等创新专业,同济大学新增AI拔尖班,开展与多学科的融合发展战略布局。这种种迹象都显示着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强劲,众多领域的拓展给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你是否看好未来几年人工智能人才的职业发展前景?大家可以留言谈谈自己的看法,也欢迎大家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