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数量持续减少,他们所承载的历史记忆正逐渐消逝。每当举行熄灯仪式,人们无不感到深深的遗憾。
7月2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氛围庄严肃穆。馆方特别为5月份离世的两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了一场纪念仪式。仪式中,幸存者的照片从彩色的灯光中转变为黑白,灯箱也随之关闭。在场的参与者手持白菊,面容哀戚而庄重,他们向逝者的照片深深地鞠了三次躬,以此表达对他们的深切敬意和哀思。
此次事件中有两位幸存者离世,分别是刘贵祥和谢桂英。刘贵祥于5月2日去世,享年95岁;而谢桂英则于5月15日去世,享年101岁。他们在青年时期都遭受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痛经历,尽管历经沧桑,却未能幸免于时间的摧残。他们的去世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那段历史记忆正在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化。
目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登记数量已减少至30人以下,他们的平均年龄已攀升至95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曾亲身经历那场悲剧的老年人正在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人世。他们所承载的历史苦难记忆正面临逐渐消失的威胁。鉴于此,紧急抢救并保护这段历史记忆,传承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刘贵祥的外孙女胡静雅紧握着菊花,眼中泪光闪烁,目送着照片灯箱逐渐熄灭。她心中浮现出外公多次提及的南京大屠杀惨状,外公曾目睹父亲与弟弟的惨死,妹妹则因疾病离世,家园亦被彻底毁灭。此外,外公还遭受了日本监工的头部重击,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疤痕。这段深刻的痛苦经历,对外公来说,留下了终身难以愈合的创伤,并且激发了他对和平的强烈向往。
胡静雅身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她经常向自己的子女以及学校的学生讲述家族的历史。她着重指出和平的宝贵,教育孩子们要铭记历史、珍视现在、维护和平。她打算通过文字、影像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的真实面貌,传播和平的理念,确保历史的警示之声能够持续地回荡在人们耳边。
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相继离世,对历史研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他们毕生承受着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如今,这份责任已经转移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有必要继承先辈的遗愿,铭记历史教训,坚守事实真相,珍视和平,努力防止类似悲剧在未来重演。
目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登记人数已变得非常稀少。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探讨如何更有效地传承他们所见证的历史。在此,我们期待各位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同时,我们也诚挚地恳请大家为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以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共同铭记这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