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男士斥资超过六千万购置了一栋别墅,随后又投入了二百五十万元进行装修,然而却遭遇了一系列令人不快的问题。原本计划简单收拾行李即可入住,但目前却陷入了持续的困扰之中。这一事件的具体情况究竟是怎样的
熊先生购置了价值6000多万元的别墅后,频繁接到中介和装修公司的电话。通过中介的引荐,他认识了一位声称在高端豪宅“紫园”拥有丰富设计经验的华裔设计师沈先生,沈先生所在的公司是上海英斯普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起初,熊先生有“推倒重建”的打算,并希望设计师能提供完整的方案,为此他支付了近300万元的设计费用。
由于之前有过合作,熊先生对工程较为信任,开工两个月来并未过多过问。然而,家人实地查看后却发现,装修进度几乎停滞不前,与购买时相比几乎没有变化。于是,熊先生开始密切关注工程进度,并多次与装修公司进行沟通。装修公司承诺一个月内完成工程,但工地却常常整天不见工人,一个月过去了,房屋的状况依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王女士在别墅门口指向几台灭火器,指出这些是装修公司以5万元的价格提供的所谓“安全设施”。大门由木板拼接而成,装修公司已收取2万元定金,但大门至今未现。在预算清单中,主卫的“石材台盆柜”标价5407.6元,而网上同款价格仅几百元,员工透露私下仅花费700元购得。定制柜子的报价为1万元,实则只是对原柜体进行了喷漆处理,而29万元的柜子品牌等细节也未与业主进行确认便已安装。
动工初期,沈先生设计师提出需增配电容,熊先生需额外支付16.9万元。他声称自己有途径使电力公司加快扩容进度,否则可能会延误工程进度。然而,在支付了这笔费用后,熊先生开始对是否遭遇诈骗产生了怀疑。
合同中规定应安装浴缸,然而实际施工却变成了淋浴房,此类现象屡见不鲜。针对此类现象,部分人主张应核查施工过程中客户是否已签字确认,若已确认,装修公司似乎并无过错,因为施工过程是作为合同补充内容约定的。然而,熊先生家人表示,他们对于许多情况并不了解。
朱先生认为,尽管材料与家具的价格存在较大差异,只要客户接受并签署了认可的价格,那么即便价格较高,也是客户所接受的。然而,熊先生一家却认为装修公司存在虚假宣传的行为,导致他们支付了不必要的费用。
熊先生在此次装修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确实令人感到惋惜,众人不禁思考,面对这样的局面,熊先生应当如何有效地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诚邀各位在评论区发表见解,同时,也敬请为本文点赞并予以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