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京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环境提升这事可真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过去大家进出地铁站总得跟乱停的自行车、电动车“斗智斗勇”,现在这50个重点车站的变化可不是一星半点
以前,甭管是哪个地铁站,尤其是上下班高峰的时候,那个非机动车停放简直是“放飞自我”状态。共享单车、私人电动车横七竖八地堆在人行道上,行人想好好走路?门儿都没有!有时候步道窄得就跟“羊肠小道”似的,自行车一停,好家伙,直接堵死,只能绕道机动车道边上走,那叫一个危险,心里直打鼓!
就拿有些站点来说,以前人行步道特别窄,窄到啥程度?两个人并排走都得侧着身子,再加上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一堆,完全就是“死胡同”的节奏。走路只能提心吊胆地挪到马路牙子下面,跟汽车“肩并肩”,想想都后怕,太不安全了!
要说变化大的,地铁10号线西钓鱼台站C口绝对算一个!这边新建立了一个立体人行“栈桥”,听着是不是挺高级?实则就是个过街的小桥,但作用可大了去了,直接把行人和非机动车停放的地方给彻底分开了,各走各的道,互不相干!
桥下,还特意弄了45个非机动车的停车位,这一下子就把停车空间给扩展出来了。下午3点多的时候,记者去那儿瞅了瞅,骑车子来坐地铁的人还真不少,但现场有专人看着,指挥大家把车停得整整齐齐,比以前那乱糟糟的样子强百倍!
有俩乘客就跟记者聊了,说现在这站外交通环境那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电动车有专门的人引导着停,那叫一个有序,行人该走的道儿也清清楚楚地空出来了,再也不用憋着气在车堆里“钻山洞”了!
他们还说,以前这边人行步道窄得不行,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往那儿一停,路就全给堵死了,走路都得拐到马路牙子下面去,跟汽车抢道,心里头老是慌兮兮的,现在可是踏实多
海淀区甘家口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的副主任李响说了,他们把路面给拓宽了不少,专门增加了行人的通行区域。不光这样,还通过建那个立体的栈桥,又增加了一条疏散通道,乘客进出站能直接上到阜成路的辅路,可不就方便多了
而且,地铁站沿线,还专门划了500米长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包括西钓鱼台站在内,海淀区拢共盯上了74个重点地铁站,每个站都安排了专人在站外盯着,把那些空间资源好好利用起来,总算把站外非机动车停放和行人通行挤在一块儿的难题给解决了。
地铁8号线的德茂站,那可是大兴区的一个重要交通节点。以前,那儿根本就没有专门的非机动车停放区,车子满天飞,人走路都得瞅着脚下。大兴区城管委工程科的副科长刘轩说,他们去现场看了好多回,又结合道路的空间布局,最后把非机动车和共享单车的停车区域给分开了。
这么一折腾,一下子就多出来能停400辆车的地方!不光这个,围绕着网约车和出租车,他们还专门搞了个临时落客停车区域的方案,现在那些区域也都用上了,出租车上下乘客也不用瞎转悠找地方了!
2025年,北京交通部门就盯着这50个重点地铁站,采取了老多办法来提升接驳服务水平。截止到6月底的时候,统共修好了18000多平米的接驳步行道,新增加的非机动车停放面积更是有87000多平米,还巧妙地利用了6300多平米的绿化空间,这可不是小数目
现在,市民进出地铁站,还有换乘公交什么的,真是方便快捷了不少,再也不用因为路窄、没地儿停车这些事闹心了,整体的进出站交通秩序,那是明显地好转了!你家附近的地铁站在这次改造的名单里吗?你们那儿现在的出行环境有没有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