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推进河北省政府采购相关改革措施落地,确保各预算单位准确掌握新规要求,7月17日,区财政局组织开展了全区政府采购政策专题培训活动。此次培训围绕政策落地难点与实操风险防控展开,旨在提升各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为区域采购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7月17号这天,区里头的财政局,把全区各个需要花钱的单位的人都叫过来了,搞了个政府采购政策的专门培训!为啥要搞这个培训?还不是因为河北省上面说了,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项目得搞“双盲评审”全覆盖,还有那个“远程异地评审”改革也得落实好,所以区财政局就赶紧行动起来了!希望通过这个培训,让大家都明白new policy是啥意思,以后干活儿能更规范、更麻利。这事,其实对各个单位都挺重要的,毕竟花钱的事可不能马虎大意对
这次培训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邀请了省里的专家和在一线干事的头头儿一起来讲课。省里的专家那都是有权威的,一线的负责人,又特别懂实际操作,他们俩结合起来讲课,那内容肯定既有高度又接地气儿。全区各个预算单位的人都来参加了,场面还算挺热闹的。大家坐在一起听听政策、学学操作,心里面对政府采购这事也能更有谱儿一些?估计好多人听完都觉得,这次来得值!总算知道以后这采购工作该咋拿捏分寸了。
培训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落实省里面的部署,让咱们区的政府采购工作更规范,也要强化那些采购人的主体责任。以前有些单位采购的时候可能还稀里糊涂的,没那么多规矩,现在政策卡得严了,不培训一下真怕有人踩了红线都不知道!所以区财政局才这么积极组织这个事,花了力气请人来讲课,就是想给咱们区政府采购领域注入“规范+专业”这两个关键的动力,让整个采购环境变得更好。这想法,说到底还是为了大家好,为了公家的钱花得明明白白的。
培训内容主要分两大块,一块是政策解读,另一块是业务实操。先说政策解读,河北省政府采购专家库有个资深专家,他都干这行20多年了,经验那是相当丰富的。他结合现在最新的政策,给大家讲了“双盲评审”里头技术标怎么隐匿才规范,还有框架协议采购有哪些风险点得防控,遇到质疑投诉该怎么应对,以及单位里头的内控制度该咋建设。这些可都是核心的东西,一个没抓住听错了,以后采购的时候就可能出岔子,那麻烦可就大!每个点都讲得可细致了,生怕大家听不明白似的。
然后就是业务实操环节了,这部分是区政府采购中心的业务骨干来讲的。他们天天跟这些具体操作打交道,可熟透这些流程了。各预算单位之前提了不少问题,培训的时候就针对这些问题,讲了怎么明确政府采购项目备案清单,还要一同加强政府采购预算动态管控这些重点内容。最关键的是,他们还把电子化系统操作的整个流程详细演示了一遍,一步一步慢慢来,确保听的人都能看懂学会。毕竟光说不练假把式,实际操作会了才行,不然培训完了还是啥都不会,那不就白忙活?所以这个环节大家都看得特别认真,恨不得拿笔记下来每一个步骤
你还别说,省里来的那个专家讲课真有点东西。他不光是念政策条文,而是结合自己20多年的工作经验,用一些实例来讲,听着就不那么枯燥。比如讲那个“双盲评审”技术标隐匿规范,他会说以前遇到过有人因为哪个小细节没处理好,结果评审出差错了,现在新政策对这个细节是怎么规定的,得怎么改才行。这么一讲,大家脑子里就能有画面了,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不像有些讲课的,从头到尾都是干巴巴的条文,听着听着周公就找上门这个专家还挺会调动听众情绪的,时不时问一句“大家听懂没?”,挺负责的。
一线业务负责人讲课,就特别实在。他们知道下面单位的人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啥烦心事,所以讲课的时候就紧紧围绕各单位提交的问题展开。比如有的单位不明白项目备案清单到底该咋列才不算遗漏,有的单位对预算动态管控没概念,这些问题他们都拿出来一个个说清楚,给出解决办法。这种针对性的讲解,可比泛泛而谈有用得多了,大家提着的心也能放下不少。而且他们说话也直白,不像专家那么文绉绉的,都是大白话,通俗易懂,听着就亲切,学起来劲儿也足。这不就是大家常说的,接地气儿!这样的课效果肯定错不了!
电子化系统操作演示这块儿,区里的业务骨干可真是下了功夫的。他们在电脑上一步一步地操作给大家看,从怎么登录系统开始,到怎么看项目信息,怎么做备案手续,每一个按钮点哪里,出现什么界面,数据怎么填,都讲得清清楚楚的。还特意针对预算动态管控,演示了怎么在系统里实时看预算用了多少,还剩多少,有没有超支的风险。生怕哪个步骤跳过去了大家就跟不上了,讲得那叫一个慢,细致得很。有人看快了跟不上,举手一问,他们还会倒回去重新演示一遍,特别有耐心。
演示的时候,他们还会提醒大家哪些操作容易出错,比如填数据的时候单位别选错了,下拉菜单要看仔细再选,提交之前一定要再检查一遍有没有填漏的信息等等。这些可都是他们平时干活儿总结出来的血泪教训,现在毫无保留地告诉大家,就是希望大家以后少犯错、不踩坑。有些单位的人电脑操作可能不太溜,看的时候还有点紧张,生怕自己学不会回去没法交差。结果听完演示,跟着操作了一下,发现也没那么复杂,心里头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看来这个实操演示的环节,真是帮了不少人的大忙
他们可不是光演示就完事了,演示过程中还会停下来问大家有没有啥疑问,现场解答。比如有人问这个电子化系统会不会卡顿,遇到突发情况操作到一半断网了咋办?业务骨干就会仔细告诉他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哪些是系统的锅,哪些是人为操作可能出的问题。这样一来,大家不光学会了怎么操作,还知道了出问题该找谁、怎么办,心里就更踏实了。感觉这个培训搞得还挺用心的,不是走个过场就完事,是真心想让大家把东西学到手,用得上。
这次培训,对规范各单位的政府采购行为,作用可不小。以前有些单位采购,可能想咋弄就咋弄,没那么多顾忌,有时候流程上就不太对。培训完之后人们就知道,原来采购还有这么多规矩要遵守,哪些能做那些绝对不能碰,心里都有了一杆秤。以后再进行采购活动,肯定会比以前小心谨慎多了,行为上自然就规范起来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随意。规范了行为,那采购过程中出猫腻、走后门的机会不就少了,对大家都公平。
还有就是,通过培训能强化大家的风险防控意识和履职能力。每个去参加培训的人,听了专家讲那么多风险点,像框架协议采购的风险、质疑投诉的坑,一个个都记在心里了,以后做事情就会多想几步,这个事情有没有风险?我这么做会不会有啥问题?这样就能提前预见一些麻烦,把漏洞堵上。履职能力也好了,知道自己作为采购主体,肩上扛着啥责任,该干啥不该干啥,干起活儿来也就更有底气了。以前可能稀里糊涂当个采购员,现在可不一样了,得有专业素养才行。这次培训,也算是给大家敲响了警钟,学习了本领。
区财政局说,下一步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搞一个“全周期、多层次、广覆盖”的政府采购专题培训体系出来。啥意思?就是说以后培训可能不是就这么一次就完事了,会贯穿整个采购工作的各个阶段,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岗位搞不同层次的培训,争取把所有该培训的人都给覆盖到。不会再有那种有些人一次培训都没参加过,对政策一问三不知的情况。慢慢地,大家对政府采购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会越来越好。听起来是个挺长远的打算,但对整个财政工作的好,那是肯定的,这个大家都得理解和支持才是
目的是啥?就是通过提升业务队伍能力这个“硬提升”,让政府采购工作从质到效都能有个“新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