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共享单车凭借其便利优势成为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无序投放、潮汐淤积、运维滞后等问题也逐渐演变成城市治理的棘手难题。
7月15日下午,第四届“浦东城管论坛”在金桥国际商业广场盛大举行。此次论坛聚焦于这份持续了十年的“共享单车考卷”,吸引了社区居民、单车企业、清运公司、市 - 区 - 街镇三级职能部门、法律专家以及媒体代表等多元主体参与,共同商议探寻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新路径。
前期,浦东城管执法局通过12345热线、信访投诉进行了深度调研,清晰地梳理出总量失控、权责模糊、技术滞后等共性难题。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基层中队纷纷亮出“治理组合拳”,积极探索创新举措来破解困局。
浦东新区综合执法系统各街镇中队以“一街一策”为方向,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治理模式。洋泾中队推行“1234工作法”,搭建“一个商议平台”,整合执法队员、企业和清运公司的力量;利用“三区管理”,即红色禁投区、黄色重点区、蓝色维护区,实现了对共享单车的差异化调控。张江镇试点“片区责任制”,依据美团、哈、青桔的市场配额划分运营区域,要求企业跨品牌清运淤积车辆,从而倒逼企业优化投放策略。潍坊中队推行“市民监督员”制度,鼓励居民通过小程序上报违规停放现象,构建起“人人参与治理”的良好格局。
不过,在执法实操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有执法队员坦言,取证困难是常见问题,而且旧的处罚自由裁量已过期,新的裁量尚未确定,这使得有效保障共享单车治理实效面临挑战。
浦东新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探索“执法 + 服务”模式,通过柔性引导与刚性执法相结合,促使企业从“规避处罚”转变为“追求品质”,以期实现市民出行便利、城市秩序井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三赢局面。
针对论坛现场各方提出的“金点子”,浦东新区综合执法局将协同相关部门深入研究,推动“多方共治”机制落地生效,从源头上破解管理难题,达成共享单车规范有序的长效治理目标。多年来,浦东新区综合执法局始终把论坛收集的群众建议当作制度创新的“源头活水”,借助“问题发现 - 快速响应 - 闭环解决”的全链条机制,将居民的共性需求转化为具体服务举措。
未来,浦东新区综合执法局将继续以“浦东城管论坛”为纽带,深化法治思维与精细化管理理念,把群众呼声转化为治理行动力,用实际成效向市民交出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大家认为这些治理举措能否真的实现共享单车的长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