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盐井镇永安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残疾人手工艺品成果展示交流会。此次活动集中呈现了残疾学员们通过系统性民族手工艺培训创作的各类篮筐、背篓等精美作品,吸引了众多目光。
永安社区此前开展的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培训,是以非遗技艺传承作为核心要点。通过系统性的教学模式以及沉浸式的现场实践,让原本处于“零基础”状态的残疾学员,逐步熟练掌握了相关的工艺技能。这一过程不仅成功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更在技能学习的进程中显著提升了他们就业创业的潜在能力以及内生的自信心。
据永安社区相关负责人林勇介绍,今年的手工艺培训总共组织了 30 名残疾学员参与,而且培训成效非常显著,学员们的积极性也十分高涨。培训结束之后,许多学员还自行购置了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创作出了数量可观的手工艺品。其中,残疾学员易龙林戴着自己亲手编织的创意帽子,背着自制的背篓,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成果时毫不吝啬,他表示目前已经创作了不少作品,并且打算继续尝试编织更新的样式,做出更多、更新颖的样品。
实际上,永安社区对残疾人帮扶工作的投入并不止体现在手工艺品制作培训这一方面。自 2025 年以来,社区已经组织开展了两期针对残疾人的技能培训课程。除了手工艺品制作培训之外,还包含电商技能培训等内容。社区借助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多种帮扶方式,致力于助力残疾人家庭实现增收目标,进而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让他们在生活中获得更显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就拿身兼手工艺品创作者和电商主播身份的易龙林来说,他在日常进行手工艺品编织的同时会同步开启抖音直播。尽管涉足直播行业的时间不长,但他目前在抖音平台的粉丝数已经超过了 5000 人。易龙林表示:“虽然我的粉丝不算多,但是我希望能带动其他残疾朋友,把这些产品都卖出去。”
据悉,为了进一步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永安社区已经在积极争取残疾人康园中心建设项目。如果项目成功开展,社区拟打造一个集康复、培训、生产、展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从技能培训的落地实施到未来平台的规划搭建,永安社区正脚踏实地地以实际行动帮助残疾人提升生活价值,其“技能赋能 + 数字破壁”的基层实践模式,也正助力残疾群体在技艺学习过程中重拾生活尊严,一步一步编织属于他们的幸福未来。
在这里想问大家,你觉得社区这种帮扶残疾人的模式能否在其他地方推广?欢迎大家点赞、分享本文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