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睢宁县人民法院王集法庭在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巡回法庭开展了一场特殊的巡回审判,审理的是一起原、被告为亲兄弟的一般人格权纠纷案件。此次审判不仅成功化解了兄弟间的矛盾,更体现了睢宁法院在司法服务上的创新与努力。
在受理该案件后,法院考虑到双方的特殊关系——亲兄弟,便安排了调解员先行介入调解工作。调解员通知双方到法庭陈述意见,经过了解发现,双方矛盾的症结在于赡养老人问题。被告认为作为老大的原告照顾老人不周到,还出言不逊,进而引发了本次纠纷。然而,当时被告正因被起诉而在气头上,初次调解未能成功。
为进一步解开兄弟二人心结,承办法官鹿一琳决定到现场开展巡回审理,并邀请了当地村干部和网格员参与其中。庭审现场,承办法官耐心听取了双方当事人的诉辩意见,还组织了证据交换以及当庭认证。在这个过程中,鹿一琳敏锐地意识到,虽然双方争吵得很厉害,但他们内心仍然顾念着亲情。于是,她当机立断,与调解员、村干部、网格员一起再次进行调解。调解重点从骨肉亲情角度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采用“背靠背”的方法疏导两兄弟的情绪。一方面,劝解原告以包容、理解之心对待胞弟;另一方面,对被告的行为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分析与教育。
经过一个多小时多轮、交替式的释法明理,这场纠纷终于得以化解。被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及言语不当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当场对原告赔礼道歉,两兄弟最终握手言和。这一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也体现了巡回审判在解决家庭纠纷中的重要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睢宁法院将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巡回审判将成为法院长期坚持的一项“必修课”,法院会主动拓展延伸司法服务触角,优化司法便民利民举措,把“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具体来说,法院将利用调解员先行调解、法官开展巡回审判、村干部网格员组合调解的方法,在多时段、多地点、多形式化解矛盾纠纷。比如,在农忙时节,法院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到乡村开展巡回审判,既不耽误农民的农事活动,又能及时解决纠纷;在社区,可以利用周末时间组织调解活动,方便居民参与。
睢宁法院的这些做法,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司法需求,还能为营造尊老爱幼、友善和睦的社会风气贡献司法力量。通过这种近距离的司法服务,让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和温暖,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你觉得这样的巡回审判模式是不是很有意义?希望大家能够点赞和分享本文,让更多的人了解睢宁法院在司法服务方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