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挪威摄影师托比永·罗兰德(Torbjørn Rødland)的个展《致太阳》(SONG FOR THE SUN)在余德耀美术馆盛大开幕。这场展览可不得了,汇集了罗兰德在2005年至2023年这漫长时间段创作的20多件作品。你说怪不怪,展览标题“致太阳”有着双重含义,一边指向艺术家创作时对光的运用,另一边,罗兰德觉得这是咱们明确知道摄影作品里用到光的最后一个时代
如果咱带着探寻照片意义的念头去细细凝视罗兰德的作品,常常会感到困惑不已。在开幕对谈中,罗兰德详细介绍了自己身处的时代以及摄影想要探究的东西。他生于1969年,自己说继承了“图像一代”的观念。这“图像一代”的艺术家总爱探讨图像对当代人的自我意识和世界观产生啥影响。罗兰德一直就想探寻摄影中的“不确定性”,他创作出来的图像都带着一种困惑感。
罗兰德提到胶片摄影的时候说,不管是用光拍摄的,还是电脑里生成的图像,统统都有“不确定性”。他想用胶片摄影这种大家通常觉得不容易作假的方式,拍下自己筛选并搭建起来的场景,弄出一张会让人困惑的图像作品。这种不喜欢单一视角、欢迎多种解读的理念深深扎根在他的创作之中,体现了他故意跟确定性对着干的策略。
施瀚涛谈到自己对罗兰德作品的认知,他认为罗兰德的摄影就跟文化研究差不多。他还说,现在咱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大量图像的影响,罗兰德作为“图像一代”的艺术家,就把影响咱们的图像拿来操作一番,要么跟它们开开玩笑,要么就对其进行解构。施瀚涛还提到罗兰德创作跟超现实主义的关联,他讲在绘画中我们能看到超现实的冲突,可摄影制造出来的冲突有时候有欺骗性,画面看上去好像挺真实,但又感觉哪儿有点不对劲,这就让这种不适应和不确定变得更厉害,而这时也就是艺术家和作品再一次邀请观众好好观看的时候
余德耀美术馆策展人、对谈主持人施雯问了关于展览作品选择的事,就是在跨文化的背景下,罗兰德是怎么选作品放进这次展览的。罗兰德给出的回应是,他的选择总体上凭直觉,但想找到一种整体性,好让大家能沉浸到作品当中去。
澎湃新闻记者还提到北欧摄影师和艺术家在欧美摄影艺术圈子里的边缘地位,让罗兰德分享下他的童年经历以及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关于东西方文化这个事,罗兰德提起2002年自己在日本的经历,在那儿他受到当地漫画文化的影响。你说罗兰德的摄影作品里那股不确定性,会让你产生怎样的感悟?不妨留言说说你的想法,也别忘了给文章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