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于 7 月 13 日发布消息,长沙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老屋焕新 砼筑乡韵”暑期社会实践团,早在 7 月上旬就奔赴怀化洪江市托口镇,展开一系列以焕新老屋为切入点的乡村实践活动,通过数字化技术为建筑活化和乡村振兴添力。
团队的首站选择了洪江古商城和黔阳古城。在那里,他们进行全面走访、精准测绘等工作,并运用 BIM 这种可以让工程师、建筑师们协作进行建筑设计,并模拟建筑在真实世界中性能的技术,将传统院落转化成可以编辑修改的数字模型。他们深入挖掘传统老房子的特色,像窨子屋“高墙窄巷”的布局、榫卯结构里蕴含的古人智慧,以及古城蕴含的“商住一体”空间规划模式等。就好比一位寻宝者,从古老的建筑文化里挖到不少宝贝,这为之后老屋焕新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而后团队在托口镇 10 多个村里进行了一番调研。调研发现,托口镇由于库区移民、村民外出等多种原因,村里留下了许多闲置农房。像三里村这样的村子,就被团队盯上要打造成示范。他们秉持“结构性修复守其形、功能性重塑焕其神”方针,并调用 CAD 绘图、SolidWorks 设计及 Revit 建筑信息模型构建这些软件,利用三维扫描等先进科技,数字化地再现了老房子的风貌。
再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闲置农房来个“微调细改”式的改造,同时尽可能地保留它原本的历史风貌。如此一来,使得许多农房摇身一变,成了特色民宿、研学工作室、文创基地等场所。通过这样细致的改造规划,让静止的房子成为村子良性发展、富起来的关键要素。原本破落的村子,在他们一番运作、设计之后,好像换了一层新皮。比如原来无人问津的老房子成了旅客愿意停留、学生能学习知识、创意可以萌生的地方。
团队不仅进行建筑改造工作,还别出心裁。考虑到农村环境和文化宣传需求,在托口镇特意创作了两幅名为“山水‘梅’景 托口而出”的墙绘作品,并创造出名为“梅梅”的人物形象及其衍生的创意文化产品。把艺术融入乡村建设中,让整个村子瞬间带上独特地域与民族色彩,成为亮丽风景线。同时,他们还发挥想象力,设计“小小建筑家”这样的课程,让更多村民们,特别是孩子们,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新兴的建筑科技知识。普及文化和艺术知识,既可以增强当地人对文化认可和自尊心,也能打造吸引游客地方特色。
这些年轻人,不怕苦不怕累,从大学校园投身田间地头,凭借所学专门技能来服务乡村、帮助大家脱贫致富。如今有这么一伙年轻志愿者加入农村建设,这让我们对未来农村发展怀有美好的期待。团队会带着奉献精神,继续用年轻力量描绘乡村美好蓝图,推动更多乡村进步发展。想象一下,未来可能有更多荒芜老村落将借助新技术新创意而焕发出勃勃生机!你觉得未来他们在乡村还能做出哪些更有意义的事?快来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