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晚,在上海西岸梦中心·梦船坞,一场独特的演出——意大利公爵学院合奏团为上海夏季音乐节带来了贝多芬12首华尔兹圆舞曲(WoO 16b),其中8首还是世界首演 。这份"出土文物"级别的礼物意义非凡,它的重见天日背后有着一段曲折的故事。
这组圆舞曲早就在历史长河中遗失,淹没在尘埃里。人们早就从报纸上听闻贝多芬曾有这样一组作品,是12首华尔兹圆舞曲与12首舞曲。意大利的贝多芬研究中心经过和有关方面的合作,费尽艰辛,到2013年才找到这12首华尔兹圆舞曲手稿,但另外12首舞曲仍然不知所踪。遥想当时,贝多芬经济困窘,需要为咖啡厅创作活跃气氛的背景音乐。可即使如此,天才之作依然不凡,它们带着贝多芬的鲜明个人风格可以让人从中听到他的第四、第六交响曲的影子。
该作品中乐器的配器很奇特,有两支长笛配两把小提琴这种搭配 ,合奏团对配器进行改良,尽管每首圆舞曲仅约1分30秒长,虽穿上“新衣”,音乐中原始DNA依旧明显。不过演出也面临挑战,12首华尔兹圆舞曲相似程度高,就像一个个形状色彩都极其接近的工艺品 ,指挥艾尔高怕观众会像被施了催眠术一般。
为解决问题,乐团把顺序打乱,按快速和慢速分类 ,4首 - 4首 - 4首地穿插演出。同时为了避免观众听觉疲劳,合奏团队还在表演贝多芬圆舞曲的中途,巧妙插入多位意大利作曲家 的曲子,这就如同巧克力蛋糕里夹进意大利柠檬酱,增添新鲜美好口感般,让观众能始终保持听觉新鲜感。
意大利以歌剧著称,古典的夏季音乐节相对较少,但合奏团队环境适应能力好,他们觉得露天环境很适合演绎这些曲子。因为相比其他沉重严肃的大型作品,贝多芬圆舞曲旋律简单,十分契合夏季户外音乐会轻松的氛围。指挥艾尔高充满期待,觉得每个人骨子里都有舞动本能 ,希望不管是专程来看演出的观众,还是偶然路过的路人,都能在这些旋律里,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对指挥艾尔高来说,上海颇具独特吸引力。在他15年的见证中 上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选择在上海首演这组圆舞曲,就是觉得上海观众拥抱新鲜事物积极性高,这里不仅有承载历史的建筑,还有超前的现代感。比如当夜演出的梦船坞,曾经建造万吨巨轮现在成为大众消遣的娱乐文化空间。另外,他发现上海交响乐团周边街区环境好,没有城市常见轰鸣、嘈杂,很多车是低碳环保的电动汽车。而且 从夏季音乐节节目的节目手册里,他更是看到惊喜,他想起英国知名的BBC逍遥音乐节 觉得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 在海外媒体渠道已积累相当不错口碑。上海在古典音乐发展上正一步 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未来前景令很多人看好。如此特别圆舞曲表演和这座充满魅力 的城市之间结合正散发出巨大吸引力,在上海这片土地上绘制着古典音乐别样 精彩画面。
那么你是否会对类似独具历史价值又经过创新演绎的古典音乐演出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