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新奇报道引发大众关注:有五星级酒店厨师穿戴整齐,下午 5 点在酒店门口出摊售卖 38 元一斤的小龙虾,到 6 点基本售空。这样的事件颠覆了公众对五星级酒店一贯的认知,让人不禁思考其背后的商业逻辑与变革意义。
实际上,郑州这家五星级酒店此举并非个例。在今年上半年,天津一家五星级奢华酒店也曾打破常规,推出 75 元的汉堡套餐,并以移动汉堡车的形式亮相街头,吸引众多消费者尝试。而时间再往前移,各豪华酒店早已有多种类似举动,如推出自助餐盲盒、露天大排档、9.9 元超值早餐,甚至还有折算下来每顿仅十几元的自助餐年卡。这些行为都是豪华酒店放下身段,以多元创新姿态拥抱市井烟火气的尝试。
这种五星级酒店摆摊卖小吃的现象并非无奈之举,而是传统商业主动探索突围之道的体现。地摊经济有着“小快灵”的优势,对于酒店而言,低门槛投入、高流动性经营以及能即时反馈市场需求,这些条件能让酒店盘活闲置的人力与食材资源,快速回笼资金。当遇到消费转型,酒店主动去调整服务对象、探索新的营业增量,这是符合商品经济规律的有效做法。
从消费需求层面来看,如今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吸引他们买单的往往不是场所的“身份”,而是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消费选择正受追求经济实惠的性价比与追求情绪价值的“心价比”这两大因素影响。五星级酒店以接地气的方式与消费者对话,既能保障高品质服务,又能呈现出地摊小吃高性价比的特质,不仅收获了营业额,还积累了品牌声誉和公众好感度。
也有人质疑,酒店摆摊会不会稀释品牌价值?当下市场正经历多元价值重构,酒店愿意打破常规,意味着它们能适应消费者在经济新常态下的消费心理变化。酒店的品牌信誉可提升人们对地摊上食物的信任度,同时地摊的烟火气又会给单调的酒店模式注入不少活力,二者结合能够让酒店经营收获相辅相成的效果。
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成功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它打破了业态间的壁垒。酒店跨越原本高端服务的局限,来到地摊经营的低门槛环境中,为传统服务业破局提供成功经验。未来期待更多企业学习其做法,放下“身份包袱”,更开放地拥抱变革。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敢于撕掉标签、灵活应变,才可能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