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雁江区近期在改善民生、推动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7月,资阳市雁江区伍隍镇爆花村村民迎来生活用水的革新。往日村民需“靠天喝水”“囤水度日”,日常生活因此受诸多限制。随着雁江区全域供水项目推进,6月中旬相关输水管道工程贯通,7月初入户支管接入,村民家中水龙头流出清亮水流。即将建成的加压泵房会解决高地水压问题,更多村民将用上放心水。
返乡创业者邹富文关注当地小龙虾产业发展,他注意到雁江区的气候与地理适合小龙虾养殖,但当地养殖存在零散、内耗严重等问题。他通过成立养殖协会、建集散中心和推行“共养模式”整合资源,还拓展虾苗繁育与食品加工产业,推动 “稻虾共作”产业发展,让川虾以高价抢占全国市场。截至目前,众多农民转变为股东,跟着邹富文蹚出四季有虾的致富路。
在农文旅融合方面,资阳市雁江区锚定 “建设都市近郊游基地” 目标,以农文旅融合做文章。近年来在成渝腹地打造出 “周末可及、四季可游”的文旅新图景。既丰富都市居民游玩选择,也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多方共赢。
同时,雁江区注重居民就业保障。7月7日资阳市雁江区宝台寺社区零工驿站、向阳社区零工市场里求职者不断。自打造 “1 个零工市场 +3 个零工驿站” 以来,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已与众多用工主体对接,开发大量岗位,服务数千求职者,助力数百人成功就业,还提供技能培训等服务,激活灵活就业新动能。
在乡村环境整治上,2023 年雁江区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项目。通过投放大量分类垃圾桶、新增硬化点位等,构建全域覆盖的收运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乡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在农业生产模式创新方面,丹山镇堰塘村推动 “村集体经济 + 小业主 + 农户”模式推广“稻虾共作”。700 余亩基地吸引 8 个业主参与,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和种植水稻“一田双收”,每亩年增收至少 2000 元。还有新农人周泽彬探索 “种养加销”一体化产业链和“三金”模式,带动村民增收。
雁江区也重视防汛减灾工作,织密责任网,科技赋能筑牢安全屏障,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综合来看,雁江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多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这些成果不仅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增加村民收入,也为城市发展探索新模式。你觉得雁江区的哪种发展模式最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