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9日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江西水利电力大学“蓄电赋能”实践队于学校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室举办了别具一格的沉浸式思政实践课。此次活动通过独特的教学方法,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专业知识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协同推进。
主持这场思政实践课的是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许金华,他采取「现场教学 + 实践体验 + 精神传承」深度融合的模式。他结合中国电力事业发展历程里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事件和“大国重器”相关案例,全方位地向师生展示了我国电力事业从刚开始的学习、逐渐与世界并驾齐驱,直至领先的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跨跃。许院长专门深入挖掘了江西本地丰富的红色电力文化资源,让大家透过那些尘封的历史,深刻感受这片红色土地上,电力事业发展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精神内涵,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
介绍完活动的整体概况后,再来细谈师生们在此次实践课中的切身体验。师生们还亲自操作智能电网设备、进行新能源并网模拟等实践。从理论走向实际操作,他们对电力科技的创新与进步有了更深刻的直观感受。实践队队长、2023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侯昱成同学对此感触很深,他表示,这次沉浸式学习让他们对电力精神和红色电力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电力事业绝不只是简单的技术工作,背后还有沉甸甸的社会责任。青年人有责任做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行业发展、服务社会需要。因此,他们会积极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领域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此次课程的良好成效无疑是显著的。这样创新的教学模式既有效地激起了学生对电力专业的学习热情,也完成了专业知识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一方面让学生学到了实用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们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正是江西水利电力大学一直以来想要提倡的多元化育人理念。
不仅如此,此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据悉,实践队后续还有更多丰富的活动安排。他们打算通过「走访一座电站、采访一位劳模、撰写一篇报告」这具体的“三个一”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延伸至行业考察的现场,以实地调研等方式,让青年学子接触最真实的产业环境,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如此一来,学生们既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在个人品格、人际交往、实践操作各个层面也会得到相应的锻炼。
江西水利电力大学的“蓄电赋能”实践队开展的这场实践类课程意义非凡。不仅创新教学形式,将课上课下不同学习途径有机结合在一起,还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相信随着后续“三个一”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帮助学生成长,在未来各自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电力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