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邮文化领域,生肖邮票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存在。7月11日,在北京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邮政向社会释放了一个重磅消息——面向全社会征集2026年《丙午年》生肖邮票图稿。这一举措是自1980年发行生肖邮票以来的首次大胆创新,意味着全民都有机会参与到生肖邮票设计创作中。
生肖邮票,属于特种邮票范畴,是中国邮政每年1月份雷打不动发行的以生肖文化为主题的特定品类。2026年即将登场的《丙午年》生肖邮票,代表着第四轮十二生肖中的马年邮票。自1980年那枚具有开创意义的《庚申年》猴票问世以来,生肖邮票在岁月长河中已经连续发行了46年。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沉淀,它在我国邮票发行历史中树立起了超高地位,成为最受社会各界关注、也最具代表性的邮票题材之一。
在此之前的漫长时光里,生肖邮票的设计通常是面向美术领域的专业从业者邀约征集。像知名艺术家张仃、黄永玉、韩美林等,都曾经参与过生肖邮票的设计工作并贡献过杰出创意。然而这次的《丙午年》生肖邮票征稿活动,全面突破了以往的限制,提出“全民参与、开放共享”的理念模式,让广大普通人不再面对高门槛望而却步,真正达成“无门槛”参与。
说到此次征稿的亮点,着实值得仔细品一品。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邮政业务部总经理杜卫红曾介绍说,首要的一个亮点便是“开门做设计”。以往人们观念里需要有专业资质的相关人员才能参与设计的生肖邮票,这次完全解除了这个专业限制的封印,任何一个有设计想法和才华的人都能报名投稿。
其二是“开门做评审”。评审机制相较于以往有了革命性的创新,采用了“专家评审+大众投票”双轨制。专家利用专业知识进行评估,大众则从大众审美、情感倾向方面补充观点,二者结合让整个评审更加立体、公正、权威。
再者是“征集作品的多元应用”。优秀的设计作品如果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它不仅有机会作为《丙午年》生肖邮票踏足邮票收藏市场,也会有机会“变身”为中国邮政的贺年邮品以及集邮文创产品,甚至成为数字化的数字藏品,展示在不一样的“舞台”上。
从具体信息发布上看,《丙午年》生肖邮票将会是以1套2枚的形式发行。尽管是面向全民征集,但中国邮政方面对邮票的内容、设计手法以及画稿的规格都提出了详细的具体要求。并且会在10月中下旬,将评选出的马年生肖邮票图稿正式全公布于社会,让大家拭目以待设计方案的揭晓。整个集邮文化爱好者群体,现在都在翘首期待着这些大众创意的精彩落地,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征稿活动,到底会碰撞出怎样惊艳设计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