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芙·扬松是创作“姆明”系列的芬兰著名作家,她在晚年写下了轻快明亮的夏日故事——《夏日书》。这本著作,借由奶奶和孙女的视角,同时看向生命的终点和人生的起点,开启了一段别样的海岛生活之旅。
故事围绕着小屋里奶奶、孙女索菲娅、父亲,以及有时会到访的新认识的朋友贝伦妮斯和“乖乖”这只灰色渔夫猫展开。他们不算亲近,也不疏离,一切顺其自然。在书中那个有着特殊规定——仲夏节夜晚小屋不能点灯的日子里,他们看着海边篝火燃起,烟花升上天空,还把祝福投进芬兰湾的海浪中。
《夏日书》里,没有对他人生活和观点的非议。就如索菲娅和奶奶争论“世上是否存在恶魔”后,奶奶告诉她可以相信所想信的,但必须学会宽容。托芙·扬松侄女索菲娅·扬松说,托芙是在“取笑”常人所认为是正常的东西,在这座夏日的芬兰湾小岛上创造远离大陆习俗的新的“正常性”。
在《帐篷》一章,一顶明黄色帐篷让奶奶回忆起童子军时代。当时女孩子不被允许睡在帐篷里,而托芙·扬松本人正是一个坚强而独立不受女性表现或角色传统观念限制的女人,她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这样创作思路结合她成长环境其实并不意外。
和广为人知的“姆明”系列相比,托芙·扬松所创作的许多小说没那么出名,但《夏日书》却是她本人的最爱。它首次出版于1972年,2003年再版收获更多读者。作家艾莉·史密斯评论此书像是一只蝴蝶被释放到满是大象的房间,称赞其是关于微观世界杰作,能带来小而安静的阅读体验。
事实上《夏日书》对自然世界的尊重和“姆明”系列一脉相承,书里没有说教式去强调人和自然和谐关系。书里有特别描写,推土机被描述为“吞噬森林怪物 ” ,可索菲娅观察到机器和自然并非简单对立,如长满绿草海岸温顺应让出一条路等,直到小说结尾“这只是我的心跳声,根本不是什么鲱鱼船”,留给读者无尽遐想。
《夏日书》就像一扇门,通过托芙·扬松笔下场景、人物、自然,让读者看到不同生活态度、创作理念,感受独有的文学魅力。不知道大家读完《夏日书》会不会也对这份文学魅力欲罢不能?快在评论里分享交流,别忘了点赞并把本文分享给爱书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