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23时58分,成都地铁1号线韦家碾站迎来不寻常时段,观察团跟随工作人员进入站内,紧张有序的氛围瞬时扑面而来。这背后是每晚地铁停运后一场周密且浩大的检修作业的开端。
在最后一班地铁驶离后,工作人员马上巡视车站,确认无滞留乘客便锁闭出入口。据钟武静介绍,成都地铁全线网423座车站在每晚停运后,上千名专业工作人员同步开展检修工作。这其中,AFC检修工、电扶梯检修工等人员都各司其职,要在4个小时内完成数万项检修任务,为次日的安全运营筑牢根基。
轨行区的检修作业较为特殊,根据冯旭杰所说,国内地铁普遍采用双线轨道设计,不具备边运行边检修的条件,所以这一区域的作业需在停运后进行。以1号线为例,检修人员抵达最远作业点单程步行近2小时,却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数万个检修项。工务检修工侯正杨带领团队测量轨距、校准轨道,他们今晚需完成至少400米的轨道线路检查和维修工作
为让列车外观干净整洁,25名保洁人员也在车辆检修后投入深度清洁,要在20分钟内高标准完成一整列车的清洁
检修工作是地铁稳定运行的关键,夜间检修更是重中之重,目的是避免对日间乘客出行有负面影响。无论是车站、隧道还是车辆段的检修,均有“大脑”进行精准调度。调度指挥中心和6个区域控制中心就起着这样的作用,里面的行车调度与电力调度密切配合。他们要严格把控请点、施工、销点流程,组织完成当晚上百项施工作业。
组织完施工后,行车调度会按下“全呼”键与全线各站核对施工销点及线路出清情况。一晚下来,全线网有100余名调度人员精密协调着27个工种、数千名工作人员。从微观上看,每晚的检修就像一场严谨的舞台剧,每一个“角色”都不能出错。
等到轧道车为载客列车探出“安全之路”后,16条线路的首班车随后出发,带着超600万人次乘客驶往城市各地。虽然地铁并非24小时运营,但工作人员却要24小时随时待命。冯旭杰也提到,夜间留出维修时间是为保障第二天的运营安全,同时从经济性考虑,凌晨时间段客流需求分散,公交、出租车等交通方式能作为有效补充。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节假日,成都地铁通过储备热备列车已能实现50至60分钟的延时运营,让乘客出行更便利。大家觉得成都地铁夜间检修工作的安排是不是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