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如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5—2035 年)》获得了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批复,如皋由此成为全省首个获批规划期限至 2035 年名城保护规划的县级城市。此消息一出,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座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广泛关注。
如皋具有优异的地理位置,它襟江带海,地处江淮文化片区,是历史的宝贵“宠儿”,拥有逾5000多年的成陆史、2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以及1600多年的建县史,文化底蕴极为深厚。早在 2012 年,如皋就获批成为江苏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上月,大型纪录片《文脉春秋·如皋》于 CCTV - 1 黄金时段播出,它全方位展示了如皋的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变化,呈现出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所展现的活力与新面貌。
此次获批的保护规划范围为如皋市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大约 1573.96 平方公里。规划形成了“一城三镇、两廊三片两区、镇村多点”的市域历史文化保护结构。这里面既涵盖了物质文化遗产,像如皋的古老建筑等;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如皋当地特有的传统技艺等。此外还构建起了包含市域、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等四个层次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如皋的名城保护工作就在持续开展并且成效显著。从镇村保护角度来说,2023 年丁堰成功申报成为省级名镇,范湖洲入选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白蒲、石庄也在分别开展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申报工作。在历史建筑方面,2023 年和 2025 年如皋分别公布了第四批、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在保护管理方面,政府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保护管理的通知》,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设立公益保护检察工作站,还研发“历史文化名城公益保护数治地图”平台,而且入选了住建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按照批复要求,如皋会进一步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这其中关键的是正确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存来发展旅游业等相关行业;另一方面,则需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交通设施的优化等;同时也会完善综合防灾体系,像加强对地震等灾害的防范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例如医疗、教育等方面。通过这些举措综合改善人居环境,进而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相信如皋未来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道路上必将走出一条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