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辅助驾驶渐趋普及的当下,7 月 9 日,比亚迪重磅宣布全球率先实现媲美 L4 级的智能泊车,同时做出一项极具吸引力的承诺,引起广泛关注。在中国市场,比亚迪对旗下所有天神之眼车辆用户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以及由此产生的损失全面兜底,为消费者吃下定心丸。
按照比亚迪的说法,在天神之眼智能泊车辅助场景里,面对用户的安全以及依法由本车承担的损失,用户不必走保险流程,只需直接联系比亚迪售后处理就行。其公开宣传资料显示,一种名叫“智驾险”的兜底保障被推出。在智驾模式运行时不幸发生事故,它能对车主所购保险未覆盖的个人自费部分提供一定额度的经济补偿。倘若发生智驾事故,车主可先使用车险理赔,而车险赔付不足的部分,“智驾险”将作为保障顶上。从技术层面分析,其兜底保障能将事故概率控制在极低水平。
此类为智驾兜底服务的推出具有重要意义。在智能辅助驾驶逐渐走入大众视野的今天,这既展现了比亚迪对自家智驾辅助技术满满自信心——有底气为用户兜底;又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了更多一层的安全保障,极大减少了车主使用智能泊车功能时的担忧。
不过围绕这种“智驾险”也存在不少争议。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自己的疑惑。比如事故发生时智驾是否真的启用该由谁来定夺这个关键问题。很多网友认为决定权掌握在车企手里并不公平。而且智驾突然退出的话,驾驶员往往来不及作出合理反应,这样很可能酿成事故。也有媒体曾报道过某车企在智驾权益赔付过程中竟产生了责任认定上的问题。汽车行业专家王煜就点明在智能泊车导致事故时,究竟谁有权决定事故发生时智能泊车功能是否处于启用状态,这个目前还不明确。张翔也指出车企集售卖方和理赔界定方于一身,这种类似“运动员和裁判员”一体的尴尬身份极有可能让“智驾险”条款沦为车企撇清自身责任的新手段。
在业内人士眼中,此种为智驾兜底的“智驾险”发展趋势值得探索。不过需要认清的是,“智驾险”眼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保险产品,从长期看它仍是车企主导的权益类产品。业内专家觉得,只有当智驾技术、数据共享、相关法规都达到较为成熟阶段之后,保险公司才会真正介入。张翔预测未来会有其他车企向比亚迪学习,加入这种兜底保障方式,毕竟让消费者放心购买车辆的智能泊车功能,是车企收回高昂研发成本并获取收入的关键所在。
保险业内人士向媒体表达了疑虑,目前商业保险公司要推出全面的智驾保险不太现实。一是当下保险公司在智驾相关数据方面严重缺乏,由于智驾领域出险数据不足,精算师在制定保险条款、核算保费、确定赔付金额时会遭遇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二是智驾领域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事故责任认定难度太大。因此智驾保险要推广开,还需要时间沉淀。但随着法律法规逐渐成熟,车企愿意向保险公司开放数据,保险公司就能充分利用自身在风险评估和精算方面的优势,一步步开发出贴合实际、真正能保障车主权益的保险产品。
如今公众对比亚迪这种创新之举既怀着期待之情——盼着能更好地保障自身在智能辅助驾驶中的安全和权益,又对其产生重重疑虑。大家心中都有一个疑问:比亚迪以及其他车企的“智驾险”将如何应对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真能为消费者筑起坚固的安全权益防护壁垒吗?不妨留言说说你的想法,并点赞、分享本文,一起深入探讨。